以人为本 抓住机遇 为创建一流学校而努力
——云南师大实验中学简介
2010年10月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40 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附设学校”,西南联大撤走后,更名为昆明师院附中,后又改为云南师大附中。2003年8月,云南师大附中搬迁至昆明市高新区。为盘活国有资产,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适应云南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云南省教育厅和昆明市教育局批准在云南师大附中原址上创办一所国有民办性质的完全中学——云南师大实验中学。学校现有53个教学班共3485名学生。其中高中9个班,初中44个班。
我校的办学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传承优势。西南联大附中、云南师大附中积淀的厚重文化底蕴,是培育师大实验中学这株幼苗的沃土。这种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学校从诞生伊始就具备了一定的发展高度。西南联大附中和云南师大附中的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经过师大实验中学人的传承、吸收、消化和创新,得以不断发扬光大。
2.政策体制优势。随着国家、省、市扶持民办教育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和不断完善,各级党政领导对民办教育的高度重视,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平台和机遇。我校充分运用这些政策法规提供的支持和条件,通过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教师、面向全省招收学生的举措,科学管理,自主办学,切实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3.教育资源优势。特定的“师大附属学校”体制,使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有极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利用。云南师大是基础教育师资的工作母机,其对基础教育的理论研究,对中学教育的教学实践、师资配备、教师培训、涉外教育等诸多方面都起着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学校除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方面受益外,在创办特色高中的路子上,也依托云南师大国际语言文化学院的外事资质优势,合法有效地开展了涉外教育、文化交流和学生留学等教育业务。目前我校依托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联办艺术特色班,以学院教授为首的高校教师团,承担我校艺术班的全部专业课。学校还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开办了初中德语班。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拓展留学和与国外学校的交流业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4.学校区位优势。学校处于昆明市中心区域,交通便利,方便就学。校园内古树繁茂,环境优美,学校周边高校林立,学子云集,学术文化氛围浓厚,堪称闹市中的一方净土。虽然学校占地面积只有33亩,但分段教学功能分明,教育教学及各种活动设施齐全,是一块适宜学生读书学习的宝地。
5.管理与师资优势。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具有较强的创建现代优质学校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较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尤其是对学校的发展具有战略眼光,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思想明确,办学目标可行。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制定并不断完善了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管理学校,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组织编制的第一个 “五年计划” 已全面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正在顺利实施,各项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其次是要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我校现有教职工161人,其中专任教师149人。各学科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获硕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证和在读研究生共27人;高级教师39人(含特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46人。我校拥有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人。五华区教坛新秀4人。多位一线教师是参加省、市级会考、中考命题的专家,是省市教研活动的骨干成员。
二、学校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目标。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在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独特优势与教育教学实践这三个方面的结合上下功夫,并逐步形成了既有时代特色又切合学校实际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
(一)办学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基础教育发展规律,传承和发扬西南联大优良传统和云南师大附中精神,以教育创新为先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自主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后备人才为中心,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原则,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把握教学、科研两个重点,推进师大实验中学又好又快发展。
(二)办学目标。学校将办学目标定位为:“办品牌初中,创特色高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即:以昆明市对基础教育的发展需求为导向,立足昆明,服务云南,面向国内外,构筑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营造优良的教学氛围,做人、求知、健体齐抓并进,努力建成一所具有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设备,教风正、学风好、质量高的高初中协调发展的民校中的名校。
三、学校的管理措施。
学校的管理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管理措施重在务实高效。具体做法有:
(一)探索教师培养途径,促进师资素质提高。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学校。所以学校从建校开始就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以师大附中留下的20名骨干教师为基础,学校严把进口关,引进了一批批优秀教师。并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新老教师结对子、开展校本科研课题研究及校本培训、开展“三个一”活动(每学期上一堂研究课、读一本理论书、写一篇论文或教学反思)等多种渠道打造师资队伍。同时,还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1)充分发挥学校民办体制的优势,对教师实行动态管理,优奖劣汰——对工作表现好、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对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实行淘汰,从而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也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迅速提高。
(2)实行“教学督导”制度。聘请昆明市知名的教育教学专家,成立了教学督导组。充分发挥名师的优势,通过听课与教师切磋技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使教师朝着“不仅要教会,关键要会教”的目标努力。
上述工作的开展,很好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语文陈冬艳、数学吴建平、英语扶红、生物计丽娟、化学朱宏、历史胡朝刚、地理宋佳玲等一批教师,多次承担省市教师培训主讲教师工作及中考、会考命题工作,并多次在中考研讨会、新课改研讨会等专题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发言;数学郭智、英语陈志兰等老师在云南电视台少儿频道“中高考节目”中解读中考;张茂强、黄丽、金玲等老师被《春城晚报》聘请开设“名师课堂”;受上级部门委托、委派,学校还先后承担了到丽江、宣威、丘北等地的支教任务——一批教师已成为本市及省内外有影响的骨干教师,每年都有一大批教师被评为国家、省、市、区级和校级先进班主任和先进教师。可以说,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稳定的师资队伍已基本形成。
(二)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学校在通过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常规、开展集体备课、严格考试管理等途径抓实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家长、学生在管理中的作用,多角度、多途径了解督促教师教学情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为:
实行“课堂开放日”——学校规定每月一天为课堂开放日,所有课堂对全体家长开放,家长可到校听任何一位教师的课,并把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领导及相关教师。
实行“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学校定期对教师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老师,促进师生的沟通,保证教学效果。
实行“校长与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座谈日制度”——校长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座谈会,了解学生、家长对学校管理及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
建立“家校教育网络”——成立家长管理委员会。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让家长直接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成立家长学校。通过举办各种学习讲座活动,对家长进行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引导培训,使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工作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理解、配合、支持和认同。
设立“校长信箱”——架起学生、家长与校长沟通的便捷桥梁。
(三)强化学生常规管理,促进合格人才培养。
在学生管理方面,我们提倡既严格又人性化管理,通过规章制度落实管理,建立健全五项制度。即升旗制度、一日常规制度、学习常规制度、值周制度和班级量化考核制度。
加强起始年级教育。每逢初一、高一新生入学,学校都要对新生及新生家长进行入学前培训,使新同学及家长在入学伊始就对学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在新课程学习前就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今后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为此,还汇编了《云南师大实验中学学生手册》,学校的各种要求、规定、奖惩制度尽收其中,每位同学人手一册。同时,各班还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两个规定和学校规章制度落实在行动上,为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打下基础。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除举办每年一次的“校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 “读书节”、“社会实践活动”之外,还开展了一系列与学习有关的其它活动,如:演讲会、辩论赛、英语角、板报比赛、优秀古典诗歌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课本剧演出等活动。这些活动,对同学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及学生会的作用。团委、少先队辅导员结合学生特点,配合学校工作,成立了“少年团校”,发展和培养了一批批团员和少先队干部,组织团干部给各年级学生上团课。学生会成立自主管理团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学校的各项学生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有声有色,学校因此多次受到省市级表彰,多次在省市有关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落实激励学生上进的“评比制度”。大张旗鼓地表扬为班级、学校做出贡献、争得荣誉的同学。校园“每月之星”,奖学金获得者、三好生、优干生、特长生、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激发了学生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良性竞争意识。同时利用主题班会开展爱校、爱班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我为实验中学增光彩”的意识。使学校形成了“讲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四)优化师生教学环境,促进校园和谐安全。
学校在关心师生思想和教学成长进步的同时,还时刻关心师生的身体健康,不断改善教学生活条件。学校为教师及学生一年组织一次体检,发现病情及时治疗;改造并建成健身中心,为教师提供锻炼身体的场地和设施;对教师生活中遇到的子女入学就业等困难,也积极帮助解决;开办师生午餐,为教师安排午休宿舍,并对学生实行午休管理,保证师生以充沛精力投入教学。
安全无小事,校园安全更是学校工作中的大事。多年来,学校始终注重建设平安校园,加大安全保障投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学校从有限的资金中拨出专款,建成学校电子网络监控系统,做到24小时监控,不留死角。学校设有专门负责安全的校领导及法制副校长,加强安全管理。学校保安做到定时定点巡查到位,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与此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常识教育,组织安全知识讲座和消防、防震等演习,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采取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有效地维护了校园的和谐安全。
四、学校教育教学主要成绩。
学校创办七年以来,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从2003年的10个教学班400余名学生发展到现在53个教学班3485名学生。学校不仅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而且教育教学成绩也令人鼓舞:初中办学质量稳居昆明市基础教育排头兵前列——以2008年为例,学校中考总平均分突破600分,总及格率达98.85%,重点学校上线率达79%。两位同学获得昆明市中考第一名和第二名。每年都有大批初中毕业生考入云南师大附中等一级一类学校的高中就读;高中办学质量在生源入口分数不理想的情况下,也一年一个台阶地稳步攀升。2010年,理科总上线率达93%,文科总上线率达100%,艺术类本科上线率达100%,较往年取得了较大进步。2010年昆明市普通高中招生,我校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报读我校高中的学生激增,我校首招的公费班录取线达602分(是昆明市普高录取线600分以上的10所学校之一),自费生录取线也达到595分。因办学业绩突出,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基础教育名校”、“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办教育20强”、“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优秀少先队大队”、“昆明市十佳雏鹰大队”、“昆明市五·四红旗团委”、 “昆明市青年文明校园” 、“昆明市先进学生会” 、“昆明市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五华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的发展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赞誉。学校一年胜过一年招生的火爆场面就是最好的印证。
五、学校办学工作特色。
经过七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目标等多个层面都初具特色,而这些特色的核心和关键,则是基于“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不仅要学会、关键要会学”这一办学理念指导下实施的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从中可以看出,重视自主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要务。为此,我们通过各种努力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一)从知识中心转向能力中心。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会学”的内涵,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认为,现代社会中,学生学习的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加重要,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现在学得更好,而且可以使他们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求实创新的学习素养,养成认真听课、勤于思考、主动发言、质疑探究、预习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提倡远离补课,告别“满堂灌”,代之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2.通过丰富的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知易行难,实践方能出真知。为此,学校以丰富的学生活动为载体,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1)发挥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自主管理作用。我校团委和少先队大队,在全校构成完善的组织网络。在校团委指导下,学生团队干部组织实施的活动落实到诸如仪容仪表检查、团徽、红领巾佩戴情况检查等每一个环节。而通过校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通过学生会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管理意识。学生会组织下设纪检部、生活卫生部、宣传部等部门,各部门在学生会主席的领导下,围绕目标和计划开展工作。学生通过竞选演讲,民主选举参与学生会活动,开展学生午休纪律的检查、值周班级履职情况的检查等工作。一年一度的学生代表大会,还积极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如由学代会倡议、组织实施的为贫困孩子捐款、捐物活动,关爱家园、垃圾分类的环保活动等,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更培养了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
(3)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校由校团委组织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在师生共同制定社团联合会章程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成立、自主管理社团。目前,学生共成立了16个社团,包括话剧社、动漫社、环保社、篮球社、舞蹈队等。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发挥,自主能力得到了培养。
(4)通过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漫步校园,学校各角落、各教学楼走廊都挂满了学生自己创作的字、画、标语等。这些作品营造出来的校园文化又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激励和塑造作用,进一步促成学生的自主成长,更体现了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
(5)通过值周班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校每周安排一个班级作为值周班级,负责学校该周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演讲;负责校门口礼仪执勤,负责整个校园环境的维护等。班级值周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在参与学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3.拓展第二课堂,培育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校多次邀请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昆明动植物研究所等高等学府及科研院所的专家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科学兴趣、
科学精神的培养,并对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技能培训。学校鼓励、支持学生参加云南省青少年创新大赛,昆明市科技宣传活动,昆明市中学生航模制作、操作比赛等多种创造性活动。
从2006年参加云南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以来,我校选送了322名同学的295个项目参加云南省比赛,共获奖172项,其中一等奖14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123项。2007年,袁晨、康师源同学的参赛项目《用打印纸和钢笔快速检测辣椒油中是否含有苏丹红》参加全国比赛,为云南省摘获了当年唯一的一个初中一等奖。学校先后有3500多人次学生在全国、省市区级学科竞赛及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获奖。
2008、2009、2010年,我校组织学生参加航空模型比赛。学生包揽了男子组及女子组的团体前三名,76人次获奖,获奖总数占全部奖项的三分之一以上;在2009年昆明市航海模型比赛中,我校男子组包揽了团体前三名,女子组获得团体第一名。在108个个人单项比赛项目中收获了60个,占单项奖数量的三分之二。
4.积极“实验”育人新途径,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让学生“会学”是我们的追求,而挖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我们的责任。有鉴于此,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
(1)让选修课走进校园。
自2008年开始,学校在初、高中部分年级开设选修课。先后开设汉语言与文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类、外国语言与文学类、物理与电子类、化学与生活类、生物与环保类、时事政治类、历史与传统文化类、地理与资源类、体育与健康类、艺术欣赏与审美类、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创新类等十二类近三十余门选修课,为拓展和深化学生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开辟了更多的空间。
(2)实施成功阶梯学习法实验。2008年起,学校在高一年级实施成功阶梯学习法实验——面向全体高一学生,进行分层分类的道德教育。在学生自定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成长计划,鼓励、帮助学生认真执行适合各自特点的计划,并每周对自己的学习和思想言行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以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从“他律”走向“自律”。这一实验更好地促进了不同学生的成长。
此外,学校还每年通过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其特长和个性。“读书节”期间,展室、展板陈列学生的艺术作品——国画、油画、书法、卡通画、摄影照片等——作品的一角,总有孩子们飞扬的签名;“艺术节”文艺汇演,全校师生登台献艺,小品、相声、独唱、舞蹈、音乐剧、话剧、健美操等,校园的舞台上,总是精彩纷呈。
(二)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1)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先学会做人,再学做学问”就可以看出,在做人和做学问之间,我们首先注重前者。学校从来不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我们认为,学生在健全的人格和独立个性基础上的全面、和谐发展,才是评价的正确价值取向。
学校每个班级定期评选“每月之星”,这些全校瞩目的、我们的校园明星,或者是以刻苦的意志激励了我们,或者是以助人为乐的美德打动了我们,或者是以劳动的态度感染了我们……这些闪亮的新星,各有特点,位置不一,却同样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2)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综合评价活动。学校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干部评价、班主任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机制。在评价过程中,加大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权重,充分注意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显然,这样的评价机制,更有利于为学生点亮一盏全面、协调发展的明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我校的这些做法与目前我省开展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措施是不谋而合的。
(三)通过安全教育活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我校始终高度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重视引导学生认知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重视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和幸福生活。学校除通过主题班会、课堂教学进行安全教育外,还多次邀请派出所民警、消防官兵、心理学教授为师生开设各内容丰富的讲座。同时,我校还专门设置心理健康咨询室——“天使之家”,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
上述这些活动,实实在在地将“先学会做人,再学做学问;不仅要学会,关键要会学”的办学理念落实到实践中,也实实在在地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目标贯穿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了实验中学自己的办学特色。
云南师大实验中学从2003年创办以来,在传承西南联大和云南师大附中的厚重文化底蕴的同时,积极创新,在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办学质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十年,学校将积极学习和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在“办品牌初中,创特色高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办学目标引领下,继承传统,努力创新,继续以昆明对基础教育的发展需求为导向,立足昆明,服务云南,面向全国。构筑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营造优良的教学氛围,做人、求知、健体齐抓并进,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努力建成一所具有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设备,教风正、学风好,高、初中协调发展,教学质量高的全国示范性民办完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