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如何做好小学升初中的心理过渡

亲爱的同学们,在经过了6年小学阶段的学习,你现在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如何从心理上调整和适应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将对你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起着巨大的作用。首先我们要正确了解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各方面的变化。其次,面临这么多这样或那样的变化,我们该怎么做?

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的变化

  从“循规道矩”到“规则自律
    进入中学,每个同学面临新的环境都充满着种种新的幻想和憧憬,然而,一跨入中学大门,你们却发现许许多多现象都向你们提出了挑战。从小学阶段的老师要我们这样做,变成了中学阶段的我们自己要照规则做;从可以在楼道里喜笑打闹,通行无阻,到现的自觉遵行纪律规则,约束行为。

    无忧无虑的小学生时代,快乐的游戏时期的情景都将蒙蒙胧胧地重新出现在脑海里。对自己的过去,你们对小学时代的生活难于忘怀,同时,对未来的向往,你们十分期待。加之大人们对你们的期盼,从而导致你们情绪上的不安。因此,你们会问自己在这个充满"未知数""新世界"里,自己这个角色该怎么当呢?
     功课从“单纯化一”到“丰富多彩”。

小学期间,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学科也相对简化,主要学习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课程。作业范围限于基础课程语文、数学相对多一点,就算作业量大,也是相对单纯的科目。进入中学以后,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学习内容也逐步加深。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曾学习过的课程,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时,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识也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一下子十几门功课全端出来,门门有作业,应接不暇,颇有点狗咬刺猬,不知从何下口之感。

  班主任从“严防死守”到“自由适度”。
    在小学阶段同学们缺乏自主、自控能力,因此小学班主任多采用跟踪式管理方式,一天到晚和你们在一起,不仅管课内,也管课外,不仅管学习,也管生活,每一步都是老师搀着走。而中学阶段,班主任采用“自由适度”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出同学们的自主、自由权,在更多的活动中老师仅仅是个建议者,而具体操作和安排大都是由班委会组织率领全班同学们自己完成。

  任课教师从“课堂内外”转变为“专注课堂”。   

 小阶段中,老师综合性强,往往一个老师承担多门学科,所以对待学生也是课内、课外、学习、生活,样样仔细,因此,小学阶段的师生关系是相互了解的,师生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到了中学,教师专业性强,老师一人授一门课。这节课刚上完,下一节又换了老师,换了内容,每位任课教师要教几个班的课,指导很多学生,一般就不会那么深入细致了,任课教师多是关注学生的课堂,抓学生的学习情况,多是在学习进行交往。

  教师的教学方法从“基本能力、趣味直观”到“完整体系、逻辑严密”。

在小学阶段语文主要是识字教育和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数学主要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其他方面只是接受一些直观、感性的知识,并没有细化了的完整的学科知识。老师的教学也更重趣味性和直观性,而不是强调知识的完整体系。而中学阶老师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除要求学生识记大量的定义、原理等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学从“街坊邻居”到“五湖四海
    小学同学大都是街坊邻居,早不见晚见,原来就是伙伴;中学则不同,从各个地方五湖四海聚在一个教室里,面孔陌生。同一年级的伙伴来自更大的范围,必须重新选择朋友了。就是同一个班级,也不都能成为朋友。因此,人际关系,朋友的重新组合,关系的重新确立,对你们来说,也变成了困绕你们的问题。

  与家长关系变化从“依附家长”到“向往脱离”

小学生还保持着儿童期儿童对父母的态度,依然是依附于父母,父母对他们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在小学阶段我们大都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向父母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在碰上问题上更多的时候希望从父母那得到答案。但到中学阶段后,由于身体的逐步成熟,心理也在发生不断地改变,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并且由于眼界不断地扩大,你们这时已经开始向往家庭以外更大的世界,向往脱离家庭,成为自立的大人。你们往往会认为只有摆脱对父母的依附,才能成为成人,往往以承担更大任务,表现自己已经成熟,希望按照自己的判断去行动的倾向在增加。你们的心理话也不愿像小学时那样向父母说了。

 

我们应该这样该如何做?

 

  学会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优秀,但现实是有的同学在小学时还不错,而进入初中后

随着学习量的增加和内容的不断加深,加上初中学生心理的波动和生理的变化,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波动会很大,成绩不稳定,有的成绩越来越差,以致不能跟上班,随之产生焦虑、不安、失望、悲观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初中与小学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学科增多了,内容加深了,每门学科分别由不同教师教学。因此,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就是要求你们有较广的学习兴趣,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适应每个老师的教学,具体包括熟悉教师的语音、板书、思路、要求以及某些教学习惯等等。要想有学习兴趣首先要明白每门课程的学习目的,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其次,要掌握各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包括课后总结、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记笔记和完成作业等方法。再次,应认真对待老师批改过的作业,必要时可以重新做一遍,体验学懂一个问题,完成一项作业时的欢快感情。

  学会适应中学学习生活,注意学习方法的调整。  

进入初中以后,学习靠的不再是听话,做一个乖孩子就行了,更多的靠的是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合理适宜的学习方法和独立创造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外,学生更多的需要自觉地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初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所增强,但是,在这方面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许多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能持久保持,教师和家长的管理稍有松弛,就会无法自制,把学业抛至脑后,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电脑游戏、武侠小说、通俗言情小说,乃至有些不健康的读物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成为影响学习的因素。有些学生自制能力比较脆弱,还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比较强的学生就能保持相对持久和稳定的学习状态。

  学会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进入初中以后,人际关系发生新的变化,新同学不再仅是住家相近的同学了,还有来自不同小学的或较远地区的同学。而且初中生所寻求的是特定的朋友--挚友,大家表面上在一起做游戏、搞活动,或者沉浸在共同兴趣的活动中,但是,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彼此的心迹,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爱好或共同话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寻找挚友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你们就能够相当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挚友。

为此,一方面你们要扩大同学之间的接触面,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班集体的形成;另一方面要增强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以适应班集体对自己比小学时代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一个学生适应班集体,心理发展健康;不适应班集体,会出现孤僻、不合群或调皮捣蛋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学会与人沟通,及时化解心理问题。

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家长是我们引导者,我们的整个成长经历都与他们息息相关,他们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学是我们校园生活中学习的伙伴,彼此之间更容易建立相互信任;心理辅导老师会给我们专业的指导。因此,当我们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要善于及时的向家长、老师、同学或心理辅导老师沟通交流,寻求良好的解决办法,避免积少成多,出现心理问题,影响我们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201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