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参加初一新生家长培训的启示

为孩子装上自主学习的强劲引擎

——参加初一新生家长培训的启示

 

    作为刚刚踏入中学校园的母亲,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初一新生家长培训”,感到收获颇丰。

在培训会上,来自北京四中的名师通过最新的教育理念与科研成果,辅之生动的个案与实例,使家长们对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及特点、学习的要求和目标的拟定、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认识更加全面、明晰和深化。这对于根据孩子的个体特点,特定适合的家庭教育模式,更好地配合好学校教育工作,为家长提供了一套值得借鉴和具有可操作性有益的方案与指导。

北京四中演讲老师的几个论点,使我深受启发,同时也激起了共鸣,就举几个感触最深的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     要培养孩子强烈的责任感

孩子小学时候,我为她早上懒床不起伤透了脑筋,软硬兼施各种方法效果都不佳,上了中学后,一把教室门钥匙再加上一句“妈妈再不会叫你起床,自己听小闹钟”,将小学六年根治不了的“顽疾”彻底根除。正好演讲老师所说的,做家长的如果因为爱孩子就什么事都帮孩子做,什么困难都帮孩子解决、舍不得吃一点苦,那不是爱他,是害他。因为孩子在经历困难、失败和压力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人生财富。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学着慢慢放手,将孩子必须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放到他们的肩膀上,让他们学会要为自己行为负责。当他们为了责任心去学习、去生少,并取得一点成功时,会激发出更强的信心和更大的潜力来。

二、     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老师在演讲中提醒我了一个重要的,以前被我忽略和误解的问题,那就是孩子坐在书桌前,不出来走动就是在认真专心做作业。家长由于工作和家务的双重压力,不大可能一直坐在孩子旁边守着做作业,况且即使坐在孩子旁边也不能保证他一定是专心的。如何科学、高效、专心地学习,这里就有一个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问题。随着中学学习科目的增加和教学要求的提高,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孩子将被繁忙的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将会严重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同时,良好生活习惯也不容忽视,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生活不讲规律、没有条理的孩子在学习上怎么会有缜密的思维和细心的习惯?所以适当的家务劳动不但能锻炼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有条理、细心的行为习惯。

三、要在保护孩子好奇心创造性与加强督促引导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作为家长我们深知其中深刻的含义。不要孩子,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没有兴趣的事情是不大情愿做的,即使不得不做了也是质量不高的。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如果成天让他们学没兴趣的东西,能指望他们学出什么好成绩?学校的学科是不能变的,学习要求也不会因为没有兴趣而打折扣,作为家长,我们能帮助孩子做的,就是要改变学习态度,配合老师帮孩子找出每门学科中的兴趣点,去激发他们兴趣与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随着孩子年龄增大,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家长的“高压政策”将会越来越失去作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只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孩子毕竟有惰性,所以家长不能能够完全放手,要加强对孩子的督促和指导,以保证夯实基础。作为家长,如何在管与不管之间寻求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面的配合与互动。由于自己认识的局限性,只能简单一些自己的收获与体会,不一定全面和正确,还望指正。所幸的是,孩子能够进入到云南师大实验中学这样一所名校中,良好的校风学风、敬业的教师团队、先进的教学理念、专业的教学方法,这一切都具务了培养优秀学生的软硬条件。作为家长,衷心感谢学校提供的良好教学环境和设施、衷心感谢各科老师为孩子付出的辛劳,我们家长一定认真配合好学校老师的教学工作,履行好家长的职责,与学校、老师一道共同打造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新一代!

 

2013届(14)班  刘思洁家长

                              20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