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沸腾的空虚——读《任凭这空虚•沸腾》有感

 

2014届高一(2)班刘家妤
指导教师 李心云
                                               
有我知道。有我记得。便已经足够。——题记
灯光下。作业旁。放着一本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书。黑白的封面。印着两个模糊的身影,看不清是正面还是背影。在期中考前看无关学习的书,难免会被妈妈念叨:“早些不知道看课外书,现在倒积极起来了。总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真令人操心。”但我却依旧我行我素、小心翼翼地读完了它——《任凭这空虚·沸腾》。
读完之后,没有震撼,却留下了迷茫。
读完之后,没有沸腾,却留下了压抑。
毕竟在我这个年纪,有些小小的叛逆,这一点我是有自知的。“我拿什么条件叛逆?”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活着是干什么的?该相信什么?该抓住什么?”或许不该浑噩了。
作者王小立,对于我来说并不非常了解,充其量也就只知道:八零后作家,曾拿过许多千元写作大奖。上网一搜:原《漫友》编辑,现《最小说》写手,对于我来说,是毫无价值的信息。在《格言》杂志上也曾读过其文章《可惜我是王小立》,内容也随时间被我淡忘,只记得是以第三人称“她”和“他”来创作的。但不会忘记的是这本书《任凭这空虚·沸腾》,但不会忘的是她是王小立,八零后,离我九零后的生活或许更贴近。我愿意读。
压抑而沸腾的笔调,细腻而尖锐的诉说。
郭敬明评价这本书:“我看了开头,却完全想不到是这样的结局。空虚下压抑难受的沸腾,这应该是这本书最贴切的形容了。”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我不敢确切地说。古老命题下的解答永远不只一个。我读完它的感受便是,文中从未提及现实是怎样的空虚,怎样的无聊,但在这漫漫黑夜中阅读时,我却感到如此“绝望”。字里行间,不是共鸣,确是感同身受。这就是文字语言的魅力吧。
这并不是我的杞人忧天,当命运反复折腾我们,当我们被命运的大手抛向空中几个回合后,和平凡的大多数抱持着相同的迷惘活于人世,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空虚。
也许你会问,活于这个世界,能做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玩游戏、读书、学习、发呆、工作……怎么会空虚?是因为你依旧会感受到那无处不在的问号,这就是《任凭这空虚·沸腾》想要告诉我们的。
“做什么都只是为了消磨时间。有时候我会觉得,人生就像一个空荡荡的巨大的坑,我们把时间丢进去,丢完了,就完了。这个发现让我有些困惑,但当我环顾四周,发现大多数人都跟我一个模样,便又心安理得起来。”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那些比比皆是的“见死不救”现象。“小悦悦事件”便是这些现象中令人心痛的代表,正是因为这种“心安理得”,才会任由两辆汽车接连从一个小女孩身上碾过,才会导致陆续十八个路人的若无其事、见死不救,才会断送一个天真可爱两岁生命。不需任何理由,也无分特定场合,惨案发生在我们的眼前。我想任凭这世间种种,不良的风气不能“沸腾”,别人的生命在眼前稍纵即逝,一放手,灵魂便被“嚓”地切割成两半,一半随着那逝去的一切轻飘于上空,在俯视里仿佛就能看清了整个人间,包括另一半自己。
“我在做什么?”让我们的内心常常这样问自己,忙的时候。闲的时候。热闹的时候。冷清的时候。开心的时候。难过的时候。即便空虚,也要让自己活的有意义。
沸腾的空虚,总有一天,我会触摸到属于自己“答案的端倪”。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