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勿忘百年国耻 坚守爱国情操

 

撰稿人:初三14班蒲霄羽、李子俊           指导老师:王朝庭
演讲者:初三14班闫若瑜、沈芮伊           班主任: 强浙华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勿忘百年国耻 坚守爱国情操》。
1937年12月13日,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南京——这个弥漫着历史气息的六朝古都,被罩上了浓得化不开的阴霾。日军的铁蹄踏上了明朝的石板路,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繁华的金陵变成了人间地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三十万条鲜活的生命一夕之间化作累累白骨。
然而时至今日,日本政府从来没有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正式认错道歉;日本的政要们不断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公然篡改历史;日本的右翼势力居然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捏造的谎言。日本一再修改《和平宪法》,谋求政治和军事的扩张!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祈求和平,我们期待尊严和正义!但是,尊严需要实力来支撑,世界的和平需要实力来维护。为什么日本政府敢对其犯下的滔天罪行矢口否认,甚至还反诬深受其害的中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的经济、科技等实力依然无法与日本相抗衡。强大,是维护民族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提。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记得汶川地震后天安门广场上那颗巨大的用蜡烛拼成的“心”吗?听到汶川发生地震的消息,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自发地涌到了天安门广场,捐款捐物,不管是才戴上红领巾的稚子,还是忙碌的白领,甚至还有沿街乞讨的路人,他们都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当“中国加油!汶川雄起!”的呼声响起,我们感受到了十三亿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的力量!
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形成了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是每一个华夏子孙都需坚守的高尚情操。
然而我们有些同胞坚持盲目的爱国主义,全盘否定日本,但凡提及日本的一切,总是忿忿不平,甚至以谩骂、侮辱日本人的方式来“维护国家尊严”。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爱国主义的真谛——不仅要胸怀爱国之志,还要以实际行动去报效祖国。有位著名的台湾教授对爱国思想作了生动而形象的解释。他说:作为一名学生,努力学习是爱国;遵守纪律是爱国;行为文明是爱国;谈吐高雅是爱国;一名学生的爱国主义应表现为关掉无人使用的水龙头,不让自来水白白流淌;应表现为不随地吐痰;应表现为不在墙上乱涂乱画……看到日本广岛召开的万人大会散会之后,偌大的会场上竟没有一片纸屑、一处痰痕、一瓣瓜子皮,他不由惊呼:可怕的大和民族!可见,日本的强盛并不是没有缘由的。日本之所以能够从一个二战战败国迅速崛起,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正是因为日本对培养公民素质的高度重视,为实现国家的迅速崛起提供了雄厚的保障。
我们爱国除了有热情,还要有本领、讲方法。要把爱国热情和愿望寄托在学习上,一方面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一方面切实学会做人,为社会多作贡献。各人干好自己的事就是最大的爱国。学习既然是学生的天职,我们就应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用开阔的眼光,立足国内、放眼全球、面向世界,以历史为教训,查缺补漏、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谢谢大家。
                                                初三14班全体同学
                                                2011年12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