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老师们大都更新了教学理念,改革了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正日益提高。然而,教学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或多或少地被老师们忽略了。这些问题如不加以纠正,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
一、学生未预习,上课就学习
课前预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可以熟悉教材,把握内容,区分重难点,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文科性的学科更应注意提前预习。然而,有的教师对此环节重视不够,没有安排学生预习,或没留够足够的预习时间;有的虽然安排了预习,但预习目的不明确,没给以必要的预习指导,也不注意检查预习效果。一上课,教师就开始讲授新课,往往是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讲授的是什么内容,学生拿出课本前翻后找,好不容易找到了,老师已讲过去大半天了。像这样,学生没有足够的心理、时间准备,教师只自顾自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怎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呢?
二、讲题不读题,学生如梦里
平时上课,有不少是习题课。习题课贵在讲评及时。可有时,教师因忙于其他事务,对学生的作业、试卷没有及时评讲,往往是隔了几天,甚至是过了一个星期才来评讲。学生对做过的作业早已经忘诸脑后。教师上课时因为备了课,自己对讲课内容是熟悉的,他以为学生也熟悉,殊不知,由于间隔时间太长,学生对题目的内容、条件、要求等一概忘记了。教师上课就讲解,他们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上课闲话多,盼着快下课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许多教师都在千方百计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也有少数教师不珍惜课堂45分钟,上课废话连篇,家庭琐事,世界风云,心情烦躁,马路见闻……都在课堂上跟学生大讲特讲,全不管跟教学内容是否有关。好不容易刹住了车,讲到了教学内容,不一会儿,下课时间也到了。更有甚者,课前准备不充分,上课纯属应付,要么讲闲话,要么要学生自学,自己则不停地看表,盼着下课铃声快点响起。这都是教学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低下的表现。
???
四、上课无节制,课堂如集市
有的教师上课只管“教”,不管“导”,只顾自己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全不顾学生是否处在学习状态,是否在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在积极地思考。学生是未成年人,自制力不强,教师不善引导,不加督促,他们在课堂上就会随心所欲,或看闲书,或说闲话,或蒙头大睡,或偷玩游戏,根本没有学进去。有的老师错误地理解新课标的理念,认为新课标就是要解放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由。于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不加节制,有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加思考,信口开河,甚至故耍噱头,故弄恶作剧,博得众人一笑。而教师却认为这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好。似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看似轻松了,可头脑中却是一片空白,何谈效果?
五、作业太随意,全不顾效率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是落实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形式。优秀教师在学生作业内容的选择、数量的安排、难易层次的布局上都是颇费心思的。而我们身边的有些教师在学生作业的布置上却很随意,课前备课只备所讲内容,却不备作业布置,临到下课时,匆忙地宣布一下作业。由于课前没有备课,所布置的作业或失之于太简,或失之于太难,或失之于无坡度,达不到训练的效果,课堂教学内容也就无法得到落实。
六、阅卷不记载,评卷无依据
优秀教师平时准备课堂教学,除了备课本以外,一般还有一个“作业情况记载本”,他们会把学生平时作业、考试中的典型错误,代表性的问题,新颖的解法,奇异的思想等一一记载下来。这样,一可以为评讲作业、试卷提供依据,二可以作为宝贵的资源便于日后整理,为教学提供借鉴。而我们有些教师却不注意这些细节问题的积累,对学生作业、试卷中的一些优缺点不加以记载,对学生作业、考试情况也不注意统计分析,讲评时只凭印象,笼而统之,缺乏针对性,自然也谈不上因人制宜,个性化地辅导。因不注意收集第一手资料,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得不到提高,自然也成不了名师。
七、讲课不转身,遮住半班人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道理老师们都懂,可实际做起来,由于一些细节问题没做好,这个理念的落实就大打折扣。现在,我们教学的班级人数普遍比较多,教室坐得比较拥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时要不断地变换教学姿态,以保证班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听到或看到教学内容。而现实中有为数不少的教师(以理科为甚)在上课时,长时间地背对或侧对着学生,边讲边板书,板书的内容身后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无法看到,等老师转过身来,所讲的内容却已经讲完了,学生对所学内容却不甚了然。
八、语言修养差,一半是废话
教学语言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主要工具,是联系师生的纽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的课堂语言修养,可以使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有情有趣。一名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一般追求准确、规范、简洁、幽默、文雅。而有些教师却不愿在提高语言修养上下功夫,他们的课堂语言要么东拉西扯,重复累赘,要么口头带禅,“是吧”“什么”连篇,要么粗词俚语,口吐脏字,丝毫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别说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了。经常有学生在下面暗数一节课老师说了多少个“嗯”“是吧”或“什么啊”等,就是这个问题的反映。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工夫不可。”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加强语言修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应该是每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
教育无小事。教育就是一系列细节。教学细节往往能体现出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可能就体现在教学细节上。愿我们能更多地反思反思我们教学中的细小环节,努力克服不良习惯,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