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转载)

作者: 常中山 老师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思想的不断变化,教育实践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有些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有压力很大。的确,社会的期望,家长的关注,学校的考评,升学的竞争,生存的压力,安全的因素,尤其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人心又非常浮躁,使我们的教师透不过气来,有的就转嫁矛盾,引起师生关系紧张。民办学校更是这样。这时候,怎样让学生喜欢你呢?

一、三个关键词:“沟通”、“理解”、“信任”

    沟通 ——形式多样,交谈、眼神、微笑都是。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沟通会让彼此距离缩短。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

    理解 ——理解学生的需要。孩子活泼好动,他们有求知、玩耍、探究、交友的需要,有私人空间、好奇心等。教师理解了学生,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这样学生也会反过来理解老师,尊重和完成老师的要求。老师不是老板。

    信任 ——相信每一个学生,给他自信心。切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那样容易使一部分学生感到老师不信任他,看不起他。信任是相互的,只有信任学生,学生才能信任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只有沟通,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信任;只有信任,才能去积极引导学生们健康成长,不断进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热爱学生,学生热爱老师,我们是不会有苦恼的。

    我们说,教学、管理是艺术,是说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师生关系,不要总是很沉重,你要在三尺讲台立足,你务必追求接受性(学生)、情感性、审美性、愉悦性、创造性、独特性、艺术性。尤其艺术性,因为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残酷的竞争是什么,是艺术的竞争,没有艺术生命的东西不会永存!

二、丰富自身内涵,优化教学方法

    内涵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智慧、教育研究、教育品行。需长期修炼。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无知的老师的课堂师生都是痛苦的。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说:人生最大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例举:师有九品。 学生讨厌的课堂: 一是宣读型;二是终生型;三是呆滞型:上课站于讲台,不走动,不写板书,或少板书,课堂气氛沉闷,没有互动。学生喜欢的课堂“四动”,即:动口、动脑、动情、动手。抓生活细节教育孩子:检阅 V。用智慧和幽默批评学生。狗绅士。总之,要深化文本研读,要简化教学思路,要优化教学内容,要细化课中活动,要美化教学手法。三个维度,“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三、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最需要的

(一)给学生一个“ 情感的课堂 ”。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尊重“需要”,注重“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气氛;让课堂有意趣与笑声。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有了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学习佳境。必修一:爱情的处理。

(二)给学生一个“ 交流的课堂 ”。许多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交流。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不是学生配合老师。

(三)给学生一个“ 开放的课堂 ”。“六给六让”:给权力,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给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给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给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给条件,让学生自己去锻炼;给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创造。画苹果。

(四)给学生一个“ 感悟的课堂 ”。把作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哲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将前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东方风来满眼春》开头两段。

(五)给学生一个“ 成功的课堂 ”。 成功的课堂总是自主 的 课堂 、 活动 德 课堂。有经验的教师从不陶醉于个人的表演,而是一环扣一环地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听一听、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想一想、演一演……根据课堂需要和学生水平不断变换活动内容和 半场 方式,用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成功的课堂总是情感课堂。成功的课堂里不仅仅只有读书声,而且不乏掌声和笑声。在成功的课堂里,师生之间不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友爱的交流与合作;在成功的课堂里,师生之间心相印、情相通。成功的课堂 会让学生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愉悦(读出)自己,获得新知,发现并解决问题 。成功的课堂 一看教师(营造了学习情景吗?拨动了学生的兴奋点吗?教师有应变能力吗?)二看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吗?学生积极参与了吗?学生有所得吗?)

四、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当老师

1、做知识领土无穷大的人

    前不久我看了一篇文章,说一个日本的老兵来中国旅游,回去后,感慨说:“中国太大,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当年打不败,要是早知这么大就不打啦。”教师要打败学生,是否也需要知识领土要大?当今世界上知识领土最大的是谁?老师就要做知识大领土的人。盖茨。

    当代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叫池田大作,他曾经说过一句很生动的话,就是:一个人哪怕再成功,如果没有遇到一个好老师,他的一生也是很茫然的。但有了一个老师就不一样,苏霍姆林斯基也有一个很精彩的表述:说如果一个人没遇到好老师的话,他就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罪犯,如果一个人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他再坏也不会坏到哪里去。好教师就是一个好范本,好老师在课堂一定带给学生心灵的冲击,智慧的启迪,包括人格的启迪,这一切会在人的一生中烙下深印,甚至引领一生的方向。今天我们怎么当教师,最重要的,不仅是关注知识的传承,而是人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人格倾向的定位。必须有知识的大领土。有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第一天她对学生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朋友啦,让我们在互爱互助的环境中成长吧。”没想到孩子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们是吃硬不吃软,你还是给我们来硬的。”当时,这位教师一下子懵了,茫然不知所措。你什么都懂得,你什么都有办法解决,一切均在你的掌控里,你的工作就没有问题。我们菁华的同学,不少是初中教育的失败者,内心都有一丝隐隐约约的自卑,尤其穿与深圳孩子不一样的校服,这种自卑更重。刚来菁华教高一五班,是普通班,第一节:每人一词或一句谈暑假。不自信。一个女生在日记中说:“老师,我们是不是真的很笨?”“菁华很烂吗?”还说我们来学校时在外不敢抬头。为什么孩子有这种想法?是孩子的成功少,教师、家长的鼓励少。所以我们应当思考的是,我到底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是信心,是力量,还是灰心丧气?来私立学校,教相对差生,是事实,你不能改变这一事实,就改变自己。要给学生自信。你不能老说学生这差那差。例:孩子被凳子绊倒,楼房太贵。把所谓的差生教得还可以,你就了不起。哪怕我们知识有缺陷,哪怕我们专业的起点不高,只要我们在不停地干,就是英雄。有一个社会学的“火车理论”:一个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辆快车和一个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辆慢车,最后,先到达终点的是那个跑得慢但搭上快车的人。人生是需要规划的,更需要有耐心能坚持,虽然我们的孩子起点比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当然要学有所得才能大器晚成。

2、做学生道德的肯定者。

    韩愈对教师的责任划分的很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范本,要有高尚的师德”。要说真话,做真事,善待每一个学生。我曾读过一位教师的教学札记,有一次在座谈会上,她感慨几乎每一次借班上课都上得很生动,她觉得很奇怪,本来应该是学生越熟悉,课堂越活跃,越生动,为什么会变成是陌生的学生的课堂更活泼呢?她后来反省自己,在班级上课总是带着某一种特定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把某些学生当成“优等生”,把某一些当成是“差生”;某一些是课堂上活跃的学生,某一些是不愿参与的学生。有这种意识后,教师的目光就会传达出相应的信息。有了这种意识后,多数学生没办法活跃起来,因为他们已经“派定”自己作为沉默的大多数而存在。曾有一个孩子告诉我,在课堂上她基本不举手。有一次举手了,老师走过来把她的手打了一下,说:“你凑什么热闹呢!”教师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孩子的精神上的,甚至对他的求知欲,对知识的向往,对学科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这是教师工作之大忌。

    我想“道德的肯定”意味着你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要把目光平等地投向大多数,特别是投向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那些更需要你帮助的人。我从小个子矮,经常被欺负。有一次我对老师说某某同学又欺负我,结果,老师脱口而出:“你要是好的话,人家怎么会欺负你。”我当场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号淘大哭。这位老师的名字我记不住了,但这细节我却记忆深刻。教师的公正、诚恳、率真是最重要的。在菁华,不时有老师说我们现在收进来的很多都是“差生”,大家听了是啥滋味,什么叫“差生”?当我们用这个词时实际上它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看待人的眼光。当我们把孩子分等的时候,其实我们自己也被分等了。

    我们对自己也该有信心。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 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人是语言方面,有人是数理逻辑方面,有的是音乐方面,有的是空间智慧,有的是自然观察方面,有的是自我反省能力,有的是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有特异之处、闪光点和自己身上相对的长项。所以,中国人才有:勤未必能补拙。像我这样的人再去跑110米栏,再勤奋也不可能成为刘翔。上中学时,第一次上体育课,有一个同学一跑步就是同手同脚,他改不过来,哪怕后来他成为了陆军大校。所以,扬长远胜于补短,把自己的长处挖掘出来最重要。  

3、做学生情感的依恋者。

    师生关系可以描述成人际关系中亲情之外的最美好的关系,在马克斯·范梅南 (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主任、国际质性方法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 看来,对教师最好的描述是:成为学生心目中能够替代父母角色的人。大家都看过魏巍的《我的老师》,文中说蔡老师脸上有榆钱大小的痣,这相当于现在一元的硬币那么大。你们说这人会美吗?但在魏巍心目中,蔡老师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我们对自己喜爱的老师,往往会深受他的影响。好老师在课堂上一定会比平时更漂亮。反过来,在课堂上粗暴对待学生,冷漠、程式化教学的老师,毫无教学热情,怎么可以美起来?我们说人不可貌相,一种是大智若愚的人,我们看不出他的智慧,孔夫子是很丑的,苏格拉底也是,苏轼脸很长,一滴眼泪要流多久才能流到下巴,可见长得极其丑陋。所以,大智若愚的人我们往往看不出来他的智慧所在,另一种大奸大恶之人我们也不大能看出来。第三种看不出来的是成长过程中的儿童。谁能根据一个儿童现在的相貌就能看出这个人将来是否大富大贵,能成大器?像鲁迅写的,有人到别人家里祝贺孩子出生,大家都说孩子会长命百岁,大富大贵,只有他笔下的傻子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结果被人家乱棍打出来。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精神格调、生命情调是可以透视出来的,像罗丹就曾说过人是可以貌相的,因为他是雕塑家,能抓住人内在的深层的东西。有一次林肯只看了一眼就拒绝了一个应聘的人,他说:“四十来岁的是要为自己的相貌负责的。”这话什么意思?人 40岁前的相貌是父母给的,以后是自己塑造的。事实上不一定40岁前,甚至20岁开始就是这样。人的精神面貌、气质之类,确实是自我塑造的,也就是培根说的:所学皆成性格,所学皆成习惯,所学所思会从你的眼神、举手投足中透露出来。我曾读过一本法国社会学家写的书,里面讲巴黎一个以杀人砍头为职业的人,有事没事总喜欢摸人的脖子,被摸的人会毛骨悚然,因为对方就是做这活的。我说我们教师要有一种更高尚的精神引领,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阅读、倾听、讨论以至学习的习惯,这就构成我们生命的基本面貌。我说的其实就是,学生对教师的情感,首先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你是怎么注视孩子的,你眼中透出的是不是善意、慈祥、期待和肯定,你评价孩子的方式是否妥当,能为他们愉悦的接受,你的教育素养是否能够成为引领孩子们前进的方向,甚至你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是否也都具有可贵的“教育价值”?学生们对你的“依恋”决非空穴来风,在教育之中也确实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种“互动着的爱”深深润泽着彼此的生命,构成了教育中最动人的“人性美”,人的生命的奇迹往往都与美好的教育有关系,一个孩子能够遇上一位让他长久甚至终身依恋的老师,真是一个福份。

4、做学生精神的景仰者。

    一个好老师甚至能让学生对他产生强烈的精神的敬仰,他愿意成为你的追随者、仿效者,好教师不但是所教学科的代言人,知识的代言人,也可以是美好信念、价值的代言人。我觉得所谓的“好教师”,他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判断,在今天这样的教育格局中,他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始终要有站在人类正义和正道一边的意识,好教师“应该比热爱自己的金钱一样更热爱自己的学生”,能克制自己,不做不义和羞耻之事,要尽量去减轻教育的痛苦,能坚定地站在孩子身后,做他们生命的保护人和精神的范本。“好教师”也不是天生的,当我们有生命的投入,有辽阔的方向,有自己所认定的使命,我们努力“向前奔突”,不怕挫折,不轻易屈服,我们就走在成为“好教师”的路上。最终我们仍有可能自己造就了自己。

    总之,一个教师成功的标志,就是要让学生对你产生知识的折服,道德的肯定,情感的依恋,精神的景仰。新加坡政府在给校长、老师的责任状上写到:你要时时刻刻意识到有无数的孩子的未来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你的言行举止,你的一切不仅决定民族的未来,甚至决定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好老师对学生可以骂,甚至打,学生不反抗,反过来,你敢吗?

    最后,我再和大家说说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就是十个“学会”: 1、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学生。老和尚的故事。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密码,带着独特的秉赋,带着不同家庭的影响来到学校,宽容、尊重差异,就是培植文化与人的多样性。2、学会等待。等待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智慧的觉醒,精神力量增长的过程,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教师要有等待之心。苏霍姆林斯基说,作为教师,你不能轻易说我对学生已经用尽所有办法。3、学会倾听。更多倾听孩子的心声。4、学会欣赏,哪怕孩子有点滴进步,我们也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5、学会赞美。教师应大声说出对孩子的肯定和表扬。爱是需要表达并付诸实践的,不少教师表扬学生的词汇过于贫乏单调。6、学会参与。参与到学生生活中去,真正和学生在一起。7、学会合作。任何课堂的成功都有赖于师生的对话、互动、合作,而合作能力的培养,只能在合作过程中实现。8、学会表现。教师要有很好的“舞台感”和课堂表现能力。就像你们的美女老师,人长得漂亮,能歌善舞,令人羡慕。9、学会反省。不仅思考教育方法、策略、技术,更要检讨在教育成全人的方式、价值取向上做得对与错。10、学会创造。通过成就学生的方式来成就自己。我们的成就感、满足感离不开课堂和学生。要成为有魅力,有感召力,成为引领孩子生方向的人。我们往往知道正道在哪,只是容易产生职业的倦怠和自卑,没能坚持走正道。我们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有人生满足感、丰富感的人。

 

2010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