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元宵

 2015届初一12  段怀江    指导教师  张揽月

 

一转眼,春节即将结束。看着白瓷碗里的汤圆,看着餐桌上神态各异的人,不禁让人感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用勺子舀起一个浸在甜白酒中的汤圆放入口中,牙齿轻轻一抵,汤圆糯软、甜蜜的口感旋即滑入口腔在舌间绽开,细腻的芝麻糊不急不徐地从白花花的面团里蹦出溜进舌头,在味蕾上跳起一曲又一曲的华尔兹时,我的眼前开始模糊起来,思绪也不受控制地飞向远方……

往年的元宵节我都是在大院儿里度过的,大家其乐融融的在一起共度佳节,连空气中都是绵绵的暖意。

那时的奶奶总是大院儿里最忙碌的那个。天边还挂着点点星光时她就已经收拾妥当出门采购。而爷爷则是待奶奶走之后才慢慢悠悠地起床、吃油条、喝豆浆,再和邻居围坐在院场的大青树下下几盘象棋等到太阳升了老高才回家。此时奶奶已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锅碗瓢盆整整齐齐地码在灶台两侧。锅里熬着红糖,装有面粉的袋子挂在挂钩上。

吃过晚饭后,大院儿里的女人们就开始着手准备汤圆。和面、揉面、配料、和馅儿忙得不亦乐乎。男人们则在大青树下高谈论阔,下象棋,打扑克,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还住在大院儿里,也就是我还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最怕过的却是元宵节。因为每到元宵节奶奶都要做汤圆,我们都还要吃那已经吃腻的单一口味的汤圆,奶奶从来不买超市冰柜里那些包装良好制作精美五颜六色的汤圆。还记得当时我对奶奶做的那种汤圆的评价是——黏糊糊的,一个与一个粘在一起,很软很腻。豆沙用筷子轻轻一戳就会从面团里缓缓流出融入暗红色的糖稀里面。

而现在,在我的家里,家人团团围坐,少了些往常的吵闹,我竟怀念往昔热闹的景象,开始有点怀念那种汤圆,怀念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的身影,怀念那些欢歌笑语,怀念那种浓浓的亲情。

咬下一口花生馅儿的汤圆,甜蜜的汁水在口腔里四处游荡,还剩绵绵的口感在舌尖上残留着,花生的香气在我的鼻腔里四溢。这是我小时侯一直梦想吃到的放在超市的冰柜里那种“非同凡响”的汤圆,可如今看来它却比不上奶奶做的,在大院儿里吃的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