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为何读书

——读《寂寞的名著》有感

 

2014届初二(5)班 李悦  指导教师 刘静姝

 

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如诗的语句,没有过多的修饰,却用大量的事实为依据,反映了目前几乎是全中国学生,乃至全中国的人民都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关于读书的问题。

文中的学生,只知道与著名文学作品相关的影视,却对作家、对原著一窍不通;作者作为一名老师,每每谈及名著、谈及文学作品,却不得不使用相关电影来开导学生,这样的中文系学生,是不是令老师感到深深的无奈?阅读量少,无阅读习惯,甚至不阅读,已成为当今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说到这里,我想起莫言获诺贝尔奖后,我国掀起的一阵读书热潮——莫言的书倾销一空,这并非新闻夸大其辞,确有其事——在莫言获奖的前一天,我在逛新知图书城时,还在书架上见到他的书,数目并不算少,当时只是匆匆一瞥,哪知一天以后,就发生这等大事。按理来说,这本应是一件好事——买书的人多了,读书的人自然也就多了,可是新闻的一个调查结果,却令我无法乐观地看待此事。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民,每人每年平均读一本书!而通常来说,这一本书,也一般不是什么名著,它们不是小说,就是工具书、学习用书。这样的调查结果,如何不让人为之忧心!

一个诺贝尔奖,掀起了一阵读书热,这当然是个好现象,至少可以证明我们的同胞民族荣誉感强烈,只是这样的“阅读热”,还是“名著阅读热”又能持续多久呢?只怕不出一年,那些名著就被遗忘在角落,忍受常年的孤寂了吧!

想到这里,我不由一阵悲哀。文章的作者在文末提出观点,认为此乃应试教育的悲哀,我却不这么想。只是应试教育的问题么?不全是。我们的国人,可以抽出大把的时间去观看那些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欣赏剧中那一张张或美或丑,或陌生或熟悉的面孔,为何不能匀出一星半点儿的时间,留给书本呢?

其次,还有一个选择的问题。《步步惊心》拍出来了,然后,原著被包装一番,大肆炒作,于是,大卖。《红楼梦》、《西游记》拍出来了,人们看了一遍,便认为名著也不过尔尔,自认为已读过了名著,于是,名著书店、古籍书店常年冷清,无人问津。

不得不承认,如今,想要在书海中觅得一“知己”,真是大海捞针。看着书架上五彩缤纷的一本本书,我时常觉得,这年头,当真是一个作者大批涌现的年代。有的尽管出版了许多小说,却依旧只是作者,称不上作家。细数历代文学大家作品,无一不是用心写成。冰心说过,只有从内心流淌真情的作品,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而许多作者们的创作,几乎都是按时按量,如同完成任务,全然没有创作的艰难,甚至都不会遇到“瓶颈”,这样的文字,如何带有生命力?

我们为何读书呢?为前途?为名利?如此这般,倒不如弃文从武、投笔从戎,立些功绩来得更快些。我们为何读书呢?为中华之崛起?那倒不必了,这话放在现在有些空,范围实在太广太广了。退一万步,缩小到个人范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拓宽眼界,使我们成为有修养的人,同时还能寻得一份快乐,便也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