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勤俭是美,攀比可耻

 2015届(1)班

撰稿人:薛丹彤  马怡然  施雯博   指导老师:赵国琼

演讲者:薛丹彤 马怡然            班主任:赵国琼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勤俭是美,攀比可耻》。

很小的时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今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勤俭是美,攀比可耻”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命题,如今重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战略意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然而今天,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与勤俭相违背的现象----攀比,浪费,却是随处可见,例如:

有的学生每学期用的圆珠笔竟达40多支之多,大部分的笔芯只用了三分之一就扔了,目的是为了享用外观新潮的新笔。许多同学因为吃惯了家里父母做的美味佳肴,而觉得学校的中餐很不合胃口,于是才吃了三分之一,便将其送人垃圾桶。班里的一位同学买了一个新书包,有的同学就会因为自己的不如别人的好看,而买一个新的,把原本完好无损的包闲置在家里,再也不碰。学习生活中,物质攀比是大家最主要的一种攀比表现:比学习用品,看谁的文具高档;比穿着,看谁的衣服是名牌;比零用钱,看谁身上带的钱多,花钱大方;比谁玩的潇洒等等。在部分学生眼里,他们认为谁用的东西时尚,谁就最能代表潮流,在班里也就最有“地位”。因此为了他们在同学面前不至于“跌份儿”,他们就挖空心思的去盲目追求时尚、品牌等等。

而这些现象,正成为我们中学生活中的毒瘤,当你购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书包时,你可曾想过,这些都是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你可曾想过,父母挣钱的不易,以及你的“挥金如土”。当你在倒掉盘中菜肴时,是否想到父母还在为家人能吃上一顿饭而辛苦奔波?当教室和宿舍的电脑、风扇或者电灯在“孤独”工作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西部山区有很多的孩子仍然在点着蜡烛的教室自习?当我们奢侈到用大量的自来水换取一点凉爽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在浪费资源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毁灭一种希望,一种让蓝天、碧水、绿地永存的希望?

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毛主席在要求别人勤俭节约的时候,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全新的社会理念和发展线路指引着我们向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而21世纪的新时代中学生,也更需要一种节约的精神风貌,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节约”呢?我觉得应该先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

1.节约用水、用电,随手关水龙头、关灯;

2.纸张双面利用,重复利用,废弃的纸张可用来做草稿纸;

3.节约粮食,中餐不剩饭,少打饭菜,吃完再打;

4.节约能源,少坐私家车,出行时步行或乘公共交通工具。

历史的长河筛其粗陋,留其精髓。勤俭,历经古今中外的考验,却依然绽放。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德服人,以俭立业。勤俭固然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成功之道。它是华夏儿女欣欣向荣的源泉,也是我们应继承发扬的正能量。勤俭是美,攀比可耻。愿我们齐心协力,让勤俭之歌响彻天地!

谢谢!

20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