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电视看多,会让我们变得暴力?

 

刀光剑影,枪林弹雨,各式各样的打斗片总能带给我们感官的震撼和刺激。可是你知道吗?在观看的过程中你或许已经不知不觉习得了武力解决一切的行事态度、学会了主人公肉搏的绝招。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对攻击行为的学习不仅发生在亲身体验其后果时,通过观察别人,人们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学习。如果小朋友看到成年人富于攻击性的示范,他们就会常常重复这些动作和话语,这不仅降低了孩子对自我的控制,还教给会了他们怎样去攻击。即,观看一个攻击者可以引发孩子的攻击欲望,并教给他们实施攻击的新办法。

那么,观众会模仿电视里的暴力榜样吗?对1565名伦敦男孩的研究发现,与那些没观看多少暴力节目的孩子相比,看了大量暴力节目的儿童,在半年内多表现出了50%的暴力行为。青春期时,对暴力电视的接触也可以预测成年后的攻击行为。对700名青少年的追踪研究结果显示:14岁时,每天看电视少于1个小时的青少年,在16~22岁时,只有6%的人表示曾经参与过攻击性活动(如殴打,抢劫,威胁恐吓);而每天看电视多于3个小时的青少年,则有多达29%的人表示参与过攻击性活动,是前者的5倍。“观看媒体中的暴力,会导致攻击行为的显著增加”。

美国国家电视暴力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10个节目中有6个包含暴力内容;而且73%的暴力情境中,攻击者没有受到惩罚,58%的受害者没有表现出疼痛。在儿童节目中,2/3的节目都在拿暴力描写取乐。也就是说,到小学毕业,平均每个学生在电视中看了8000个谋杀案和10万种其他的暴力行为。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暴力作品所淹没的时代。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美国施行了电视节目分级制度,严格限制儿童、青少年对暴力攻击内容的接触。

然而目前我国并没有对媒体节目进行分级,尤其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有关暴力和性的内容。而且,随着暴力节目的增多,青少年对暴力情节也开始逐渐脱敏:尽管有那么多的极端暴力镜头,但是感到它们太暴力的青少年所占比例在下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寻求更强烈的暴力,甚至开始在现实生活中寻求这种刺激。

仅仅依靠家长和学校来隔绝这些暴力节目远远不够,青少年自己也要学会鉴别。

不过这里也有好消息,既然电视中的攻击行为导致了模仿,那么节目中的积极行为也可以教会我们关爱他人。

 

肖凯文老师  供稿

20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