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教育心得

 

   童卓然同学从初一上学期期中的800多名,期未前进到了400多名。孩子有这么大的进步,同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对老师们真诚的感谢和敬意!老师们辛苦了,谢谢!

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有出息有长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达成我们的目标。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只是想把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说出来,目的在于与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此我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一点心得。

一、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陪孩子一同长大

大部分家长可能都感到进入初中以后,孩子的学习压力增大,精神压力也随之加大,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同孩子的交流沟通显得更加重要。做家长的要关心孩子,不仅仅关心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更要关心孩子学习的过程,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在校生活中的表现,回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仅仅关心孩子的学习,还要关心孩子的思想状况,怎样才能让孩子说心里话,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我们的做法是陪孩子一同长大,看她喜欢看和正在看的书,同她一起做她喜欢的事,这样我们就有了共同话题,就可以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平等相处,不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多与孩子闲聊,既倾听孩子的心声,也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和想法告诉孩子,家里的事情也让孩子参与讨论,使孩子在苦闷和困惑时也愿意向我们倾诉,便于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进行有效引导。

二、身教重于言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很重要。我们要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父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比如尊敬长辈,关心他人,宽待他人,说话算话,言行一致,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劳动,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必须做到。克服烦躁心理和怕苦为难的心理,纠正粗心大意的习惯;生活中按时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挑食,不乱花钱,不乱抛乱扔,不以自我为中心,要经得起批评与挫折。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认识到人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责任,家长的责任是做好自己的工作,承担好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而孩子也有自己的责任,就是让自己各方面得到学习和提高,为将来自己成为大人而打基础,学习是自己的事。

三、不断修正、规范孩子行为

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孩子在与家长、亲戚朋友、同学、伙伴的交流中也能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去告诉孩子一些为人之道。孩子很能摸透家长的心理,有时候会揣测着你的意图,试探性地看你的脸色行事,觉得家长默认,可能就觉得我这样做是对的,以后可能还会继续这样做。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要把握好度,适时地提醒和修正孩子,让孩子能明辨是非,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发现不足,及时补习,提高学习成绩。

比如孩子期中考试中考得不是很好,我们及时查找不足,有针对性的给她补习,填补不足。补课后,基础扎实了,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对这些课程也感兴趣了,会去钻研、会去攻读。

虽然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上目前只是中等,但我相信在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他肯定会在学习的道路上奋勇向前。以上是我一些粗浅的心得体会,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16届初一(18)童卓然家长:李丽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