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静待花开

    “家长”,这一特殊的身份和称谓,随着孩子的出生自然就落在了我们的肩上。这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怕的角色,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我们发现要做个称职家长却并不容易。有位名人说得好:“爱孩子,这连母鸡都会”。可是,在现在的社会,我们往往还没有母鸡爱小鸡那样爱得轻松和自然。我们被传统观念下的“爱”左右着,一会儿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一会儿说 “儿孙自有儿孙福”,同时当代社会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口号又让我们不得不去督促孩子的进步和学习。在这样的矛盾之下,我既为人母,又为人师,我们究竟该怎样做呢?

我的女儿12岁了,刚上初中一年级,性格内向安静,待人温和细腻,发展较为全面。在和她一起成长的这些日子里,我深切的感受到,作为家长,要做到不急躁,不浮躁,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时间,为她创造感受自然、感受生活的空间,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至关重要。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孩子每一个成长的飞跃期、关键期都促使我进行认真的思考,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周围很多母亲为孩子报名参加早教班时,我花了大部分时间都陪着孩子在玩耍,在自然中玩耍,在生活中玩耍,目的是为了在孩子的各个发展的关键期给她更多感受的机会。女儿年龄小时,湖边、公园、山野、树林是我们的最爱,树叶的轻柔细腻、石头的坚硬粗糙、清水的流动透明甚至狂风呼啸、泉水叮咚都是对她感知觉的锻炼,我从不限制女儿在户外的活动,湖水里玩得浑身湿透,脱去鞋子玩泥巴,沙地里打滚儿……只要是女儿愿意做的,我们都积极鼓励并陪伴。因为我相信,在大自然成长的孩子感受要比关在屋里学习的孩子丰富得多,身体要健康得多。

当很多家长为孩子购买昂贵、花哨的玩具时,我却在挖空心思为女儿找玩具。清洗过的空药瓶可以给孩子学习拧瓶盖、盖子瓶子配对、学习大小、高矮的知识,废旧的大小纸箱可以给孩子凭想象拼接爬行,碎布头可以做布贴画;废旧的洗发精瓶子可以用来做成沙水玩具......这一切都是最自然、最有开发价值的玩具,比起昂贵、鲜艳却毫无创造价值的成品玩具,这一切废旧物品不仅带给孩子乐趣,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欲,给了她最大限度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孩子渐渐长大,我开始利用假期带孩子去外地旅游,欣赏风景和休闲享受都不重要,关键是注重在旅游这个过程中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女儿从四岁第一次到丽江开始直至现在,每次旅行都是自己收拾行李,偶有遗漏却也在渐渐完善;自己背自己的物品;和成人吃一样的食物;多远的路都自己步行,没有要求过父母抱或背;也没有叫过一声苦和累。此次寒假,我们带女儿去了北京。出发之前,女儿就在网上订好了机票、酒店、景点门票、国家大剧院交响乐门票,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顺利和轻松。到达北京后,女儿办理了100元的公交IC卡,研究了地铁路线图。在七天的游览中,我们充分尊重她的意见,包括目的地、乘车、用餐等等,现金由女儿保管及支付,晚上回来分类记账,写当天的游记……在整个过程中,女儿学会了收拾行李,看地铁、公交指示牌,查看地图,辨清方位,包括咨询问路,点菜付款,计划用钱……北京之行让我看到了女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多年的培养和陪伴凸显效果,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我们的原则是了解孩子,让孩子成为她自己,尊重孩子的成长时间表。在孩子手眼协调的关键期,我尽量让孩子在游戏中锻炼手眼协调性;在她乐感、节奏感凸显时,送她学音乐;在她刚上小学时,为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让她学习绘画;在她对自己的体能产生自信时,为她找了羽毛球教练。当然,这一切都是女儿的要求和爱好。在这些学习中,我们从没有要求她去参赛获奖,也没有逼迫过她成为钢琴家、画家,女儿在小学六年级时,感到了小升初竞争的压力,曾经征询过我们的意见是否需要上小升初补习班,我们和她一起分析,最终达成一致,因小升初补习太过于注重应试而放弃了。我们认为,对于今后学习成长较为重要的应该是学习的习惯和一个人善于学习的品质,这也是人一生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石。现在,女儿身体健康,爱好广泛。绘画水平不错,经常与父母边弹边唱,周末一起打羽毛球,有时还挑战父母,来一场家庭比赛,亲子关系很融洽;学习上认真自觉,在不断的进步。这样的学习没有让孩子感到沉重的压力,反而提升了孩子的生活品质,增添了她的生活情趣。当我看到有些父母为了圆自己的梦,一个周末拖着孩子辗转于无数个补习班、艺术班,而孩子一脸的不情愿时,我就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一路走来,我们认识到,在孩子的教育中,学习、成长的方式有多种,我们不一定要追随大潮,不一定要急功近利,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成长时间表,给孩子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怡情悦性,充实内心。毕竟一个人人格的建立要比成就大业重要得多,而这些过程都让孩子有时间回归自己的内心,活得自然、快乐。很难想象,一个从来没时间玩耍放松,时间都被压缩用来学习的孩子会把人生道路走得很好。

让我们静待花开,期待孩子们的独立与成长。

2016届初一(8)班 曾一格同学的家长: 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