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与孩子共同分享人生

2015届初二(4)班刘芮萌同学的家长潘本芳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缘分真是奇妙啊!这个小人儿经由我的身体来到世间,改变了我的世界。这个小小的个体和我模样相似,与我血脉相连,却有着完全独立的思想和意志,所以说孩子不属于父母,孩子属于自己。

每一次看着自己的孩子,我都由衷地感赞上天的恩赐,同时由衷地对这份赐予心生敬畏。这一生对我们都是第一次经历,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也一天天学习如何做个称职的妈妈。所以我从来不敢说“教育孩子”这样的话。我能够做的,仅仅是努力珍惜与孩子相处的宝贵时光,作为一个守护者,作为一个陪伴者,站在孩子的身旁,陪伴孩子成长,以这样的态度和方式,成就我和孩子的人生。

因为是和孩子共同分享人生,我会充分的尊重孩子独立的个体。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注视着她的眼睛和她交谈,耐心地听她说的每一句话。不嘲笑她,不呵斥她,更不在人前指责她。她提出任何问题,我都会耐心地以她能接受的方式去回答,回答不了的,我也一定会查了资料后给她一个确切的答复,从不应付敷衍。

正是这样的尊重,我们保持了平等坦诚的交流方式,不论工作还是生活中的困惑、烦恼我都会告诉孩子,让她与我分享那些令人追悔的失误或是让我自豪的成绩。我敞开心扉对她,她也对我毫不设防,每一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她也喜欢讲给我听,学习中的困难她会主动向我求助,听我分析,接受我的建议。

在这样的交流中,孩子一点点懂得人生中关于奋斗与坚韧的道理,她能够预先看见大人世界的艰辛与挑战,她更能懂得此时努力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点滴的灌输,远远胜于任何大道理说教。

因为是和孩子共同分享人生,我不会按自己的想法替她做决定,我会给她建议,然后和她讨论,让她独立做出自己的选择。女儿四、五岁的时候,我建议她学一样乐器,并带她尝试了钢琴、琵琶和古筝,经过比较之后,她选择了古筝。这时候我又和她约定:“既然要学,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再苦再累也不放弃。”由于这是她自己选择的,而且也做出了承诺,所以在将近九年的时间里,她都能自觉地练琴,并且从弹奏中获得了满足和乐趣。

参加“小升初”考试的时候,女儿进行完了云大附中和师大实验中学的考试,感觉很好,就决定不再去考另一所学校了。我提醒她:“这样可能风险会很大,万一两所都落榜了,你就只能等着分配了。”女儿很坚决地说:“如果真是那样,分到任何学校我都认了!而且,如果这两所中学我考不上一所,那我的能力去考其他学校也不行。”听她说得也有道理,我就在忐忑不安中同意了。后来女儿以超过录取线几分的危险分数被师大实验中学录取了,她自己也感觉很后怕,她主动表示,今后自己要更努力,才能像那些几所中学都考取的同学一样有主动权;而且在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再不能那么盲目乐观了。

女儿在初一学年结束的那个假期,自己决定要补习物理,她自己问来了补习老师的电话,自己打电话去联系好,直到要开始上课前一天才告诉我。由于是她自己安排的补习,她每天课后还主动巩固训练,补习的效果非常好。

让孩子有做出决定的权利,孩子将更重视自己的选择,在生活和学习中都更积极主动。她的人生早一点交给她自己负责,她会才会更加珍惜。

因为是和孩子共同分享人生,我会充分理解孩子的行为,理解孩子的苦恼,在她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给予她最实际的帮助。我也是从懵懂无知中长大的,我也有惹祸的年少时代,所以我愿意切身理解孩子青春期心理的变化,更宽容的看待她情绪的波动和偶尔的松懈。

当孩子学习不在状态或者情绪不好时,我会耐心倾听她的各种牢骚抱怨,给她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绪,让她自己去找出困扰的源头,然后再与她一起分析,让她通过自己的思索,摆脱不良的情绪,真正的打起精神来。

初二上学期的期中考试,女儿考得并不理想,加上她从初一以来排名一直徘徊在20多名,她开始没有信心了,每天虽然学习很自觉,但是心浮气躁,效率低下。我没有盲目指责和说教,只是和她一起研究了全班成绩统计表,一科一科分析她与成绩好的同学之间的差距,然后再共同研究她的试卷,找出她每一科的漏洞。这样分析之后,她心里有底了,她发现自己只要每一科提高五分,排名情况就能迅猛提升,而五分是她觉得有把握的。有了信心,我们将提高成绩的愿望落实在最实际的行动中,每一天放学后的作业时间,被她分了段,在规定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规定的任务,同时严格要求作业的准确率接近100%,对于任何错误都提出来分析和强记。学习的目标孩子能够通过努力达到,很实际;学习的要求孩子咬牙能够坚持,不空洞。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她每天的学习都信心十足,积极乐观。在期末考试中,排名居然冲到了全年级81名。

学习是辛苦的,当孩子在那么大压力面前要完成那么多复杂的科目,我知道她要付出的努力有多大。所以,一次全对的作业,一次满分的听写,一次不错的测验,我都会由衷地夸奖她,并不因为担心她骄傲自满就吝啬赞扬,而是希望通过夸奖,让她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的,继而固定下来;同时也让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有效果的,从而更有信心。

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并不是盲目的放任和纵容。父母必须作为引导者,要给孩子要求和建议,同时以自身的行动去感染和引导孩子。

我一直认为,孩子如何,全看父母如何。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父母要先成为那个样子。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我一定会做到。要求她好好学习之前,我会先做一个好学上进的人。我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当我建议女儿读某本书的时候,我能告诉她这本书的精妙所在;当她读完之后,我可以和她一起分享心得。这样的交流更增加了孩子阅读的兴趣,也提高了阅读的效果。

这个假期,学校要求阅读《水浒传》,因为书中的很多故事和情节女儿都曾经在影视剧中看到过,为了避免她对这本书失去仔细阅读的兴趣,在她开始读之前,我们先闲谈了一番,我讲了书中对林冲被一步步逼上梁山的精彩描写,那些一环扣住一环精妙的安排,女儿立即对这本书提起了兴趣,阅读起来更主动积极。

除了大量阅读,我还自学韩语、自学心理学,甚至还写过小说和剧本。看到妈妈这个年纪都还在积极快乐地学习,女儿自然也能受到感染,觉得学习肯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一个人毕生的需求。

因为是和孩子共同分享人生,我还要为孩子建立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我们一家人每天晚饭时间都会广泛的闲聊,各自轻松谈谈这一天遇到的趣事,还有家族亲戚的家长里短和工作中的琐事和心得。孩子在很小时候就参与大人之间的谈话,我们从来不说“你还小你不懂”、“小孩子不用知道”,我们也不漠视她的意见,让她参与到谈话中,给她表达的机会。

积极乐观的家庭心态对孩子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家人都开朗乐观,遇到困难不悲观丧气,不怨天尤人,不牢骚满腹,孩子才能有正向的引导。对一些社会热点讨论的时候,我们不单纯指责、不盲目应和,而是引导孩子分析、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让孩子能够学会以尽量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大家都在谈论教育改革和减负的问题,我们会引导孩子思考应试教育形成的原因,思考为什么没办法真正减负,继而引申到学习真正的目的和作用。通过这样客观的思考,让孩子远离那种无谓的抱怨,使得孩子对学习更有担当。

孩子问到文革的问题,我们不是一味描述那时候混乱的状态,或是简单将这场浩劫怪罪到某个人身上,而是向孩子介绍那时候的社会结构、政治环境,以及政权稳固中一些必须做出的选择,这样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历史事件的必然与偶然,让孩子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我们有好学上进的家庭氛围,我们是跟得上时代的父母。对孩子们都热衷的动漫和明星我很知道,对孩子喜欢的游戏和运动,我也参与过,所以当我反对孩子做什么的时候,能够抓住重点说明原因,孩子也能够接受。父母不落伍,才能真正分享孩子的感受,成为孩子内心认可的引导者。

我的父亲经常会说:“有的家长,自己过一辈子,还指手画脚想搀和孩子的一辈子,那是太贪心了。”的确,孩子有自己的人生道路,随着她逐渐长大,她有能力越走越好,早一些放手让她去独立思考,早一些放手让她自己决定,她会成长得更加茁壮。

我不是站在孩子对面,以爱的名义,按我的意图打造孩子的家长。是的,我没有足够的自信有能力去教育孩子,只希望在我们共同度过的每一天里,我都能够和孩子一起面对,一起分享,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