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权威效应

 

人微则言轻,人贵则言重。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试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其事地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由于这位“权威”的心理学家的语言暗示而让多数学生都认为它有气味。人们都有一种“安全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往往是正确的,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有种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同时,人们还有一种“认可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要求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因此,这两种心理就诞生了权威效应。

权威效应在社会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一个心理效应,可以说,在人类社会,只要有权威存在,就会有权威效应。企事业单位以及商场酒店学校娱乐场所大都愿意请党和国家领导人或名人雅士题写名称;很多书籍,也喜欢请名人题签;有的药品、保健品的宣传资料上,常常见到政界高级知名官员的题词和接见董事长、总裁的照片;这一切,都是权威效应在起作用。

不可否认,“权威效应”有它积极的一面,比如树立权威人士做群众的好榜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比如请权威人士进行虚假广告代言造成消费者受骗。

那么,如何破除权威效应呢?树立自信,不被问题吓倒,独立思考,是突围权威圈套的利器。

 

肖凯文老师 供稿

2014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