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开张圣听的郑伯

 

2017届高一艺术班  缪言    指导教师  白莉

 

秦晋围郑,烛之武化干戈为玉帛。也许古往今来人们都赞颂烛之武的深明大义,但如果郑伯不察纳雅言,任用贤才,何来这完美结局?

国难当头,身为一国之君的郑伯自然应该焦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但他仍然可以镇定的听取佚之狐的谏言并采纳雅言、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失误,实在让人敬佩。从他的言行中,不难看出郑伯的稳重和“不耻下问”。从古至今,中国人十分讲究面子和身段,但身为一国之君的郑伯可以察纳雅言,放下身段,体现出他的亲民和民主。他的爱国和明智是解决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

 战国时期的齐国谋士邹忌讽齐王,以身自比。也是在察纳雅言的齐王的采纳下,最终使其他国家“皆朝与齐”。若使他如夏桀或商纣一般昏庸无道,强霸无礼,即使邹忌以身上谏,最终结果也不过是将件件刑罚走一遭,落下个诛灭九族的下场罢了。又何来诸国皆“朝齐”之果?一个国家缺乏的不是足智多谋的贤才,聪慧智慧的人天下之多;国家缺乏的正是可以放下身段的察纳雅言的明君。在历史的长河中贤才何其之多,但又有几个君王可以称得上是贤君的,又有几个君王可以“不耻纳谏”的?

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对新届君主刘禅提出了“开张圣听”、“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的几个建议。这足可以看出有一个“开张圣听”的贤君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凡是强盛的王朝定是有一代明君。

   如今,我们的政府也规定了公民享有自由的言论权。定期举行人民代表大会,并且也开通了如市长热线、微博等现代交流方式,使得人们为国家提建议,在保障了人民权益的同时,国家也愈发强大起来。

 时间将血腥冲刷得一干二净,但一位位明君的身影却历历在目。如果“贤臣”是国家的脊梁,那么一任明君就是国家的大脑!让我们以古人为榜样,让祖国更加强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