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一(2)班 蒋燕 指导教师 白莉
刚在上周结束了《烛之武退秦师》的学习,听着周围同学赞叹烛之武的不卑不亢和机智果敢,佩服郑伯的谦逊善辞,钦许秦伯的审时度势的能力,可我的目光却久久地停留在晋文公身上无法移开。他在文中的出场次数少得可怜,几乎没多少人注意到他的戏份。可文章末尾的一席话却让我意识到了他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寥寥数语,把他冷静的形象表现的惟妙惟肖。也许在他人眼中,“吾其还也”表现的是晋文公的无奈,可我觉得就是这短短四个字,才将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英雄识时势,时势造英雄。在诸侯纷争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个兵戈铁马交错的时代,晋文公逐步由弱小蜕变为强大,带领着晋国登上了霸主的宝座。此后,晋国的软弱不在,晋文公的霸主称号响彻长空,回荡在各诸侯耳畔。
可我们所不了解的晋文公的过去,却十分艰苦和晦涩。
晋献公死后,晋国廷内大乱,各个大臣争夺诸侯之位的戏码轮番上演。面对着权位的纷争,晋文公退缩了,他深知君王临位所要面临的激烈争斗,以及众人之间的互相的阴险计谋,因此他谢绝了里克和穆公的好意。面对权位的邀约,他婉拒;面对前来追杀的晋军,他不抵抗,越墙逃往翟国。一路的颠簸让他受尽了苦难,翟国的安逸生活让他留恋,于是他在翟国一呆竟然就是12年,渐渐地变得乐不思晋。直到晋惠公从晋国派来的刺客来临,他才动身——逃往齐国。在齐国,他受到了桓公的重视,可好景不长,之后不久桓公就病逝了,齐国大乱,晋文公才受随从们的刺激,踏上了复国之路。
复国之路坎坷,晋文公一路受到多少诸侯的讥讽,与之相对,也就领会到多少献媚般的讨好。他一路体会着人情的冷暖,渐渐地成长了。终于时来运转,晋惠公病重,朝内又大兴党狱,晋文公终于瞅准了时机,归国夺位。
晋文公是经历过多大的苦难才站在晋国王位之席上,我们很难感同身受。归国后的他没有丝毫松懈,不断地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积极扩充军队,终于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在了解晋文公的生平之后,我对他越发刮目相看了。长达19年的颠沛流离,19年的成长让他肩负起了一个国家的重任。我又回想起了他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他的冷静,他的睿智,他对秦国的感激之情;他的成熟,他的顾全大局,已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