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幸福是什么?

 

摘自:刘翔平教授《幸福比成功更重要-如何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讲座

20141021

作者简介

刘翔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院咨询与临床心理研究所所长,北京翔平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培训学校校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学习障碍、情绪与人格障碍研究等。现任全国学习障碍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健康人格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学校心理学会会员。

我觉得直接干掉消极的情绪体验很难,消极情绪体验有个特点,你越干掉越干不掉,你刀砍不行,中国有句话叫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一个人要开始生活,不能战胜痛苦什么都不干了。要恢复生活的勇气,思考到底想要什么,人生目标是什么,要把积极的部分恢复起来,所以我们来讲讲幸福。

首先,我们看看幸福的定义。幸福不等于快乐,幸福包含快乐,快乐是跟正向刺激有关系的感受和体验,就是快乐是低级的,被动的,快乐是被动的。比如说有人给我们按摩我们就快乐,有刺激我们就快乐,我发现有刺激的人就不一样。我刚买了一个按摩椅,我发现有一个毛病,我一坐上按摩椅就看不了电视了,因为一按就闭上眼睛了,这个刺激,像抽烟喝酒,你看我一般开始,昨天晚上答辩我就累了,但是喝酒之后不自觉的就眼睛放亮了,因为酒精让你兴奋了,快乐的东西包括抽烟喝酒都有这种快乐,所以快乐是比较低级的。

中国人古代对幸福的定义,中国人怎么理解的呢?第一个就是快乐,就叫久旱逢甘露,第二是他乡遇故人,第三是洞房花烛夜,第四是金榜题名时。我觉得中国人的四大幸福是很有道理的,你们想自己过去最幸福的是什么时候?上次讲课的时候我说你最幸福的是什么时候?她说是我结婚那一天。我最幸福的那天是我考大学那一天,我离开农村了,我下乡了,77的,《雪花那个飘》就是讲我们那个年代,我觉得离开农村那一瞬间,我觉得挺好的,我觉得人生开始了新的一页。但是总体来说快乐幸福比较少,我不知道你们什么感觉,你们觉得回忆往事的时候幸福多还是痛苦多?幸福多?那你太幸福了。伟大的诗人和作家歌德说,他说一生中真正快乐的时间只有两天。我觉得我回忆往事快乐的事情特别少,我基本上不好的事情回忆起来特别多。在座有一个女学员说幸福的回忆多,那我觉得她特别的幸福。

快乐是被动的,幸福不一样,幸福是一种主动的,幸福是什么呢?幸福指的是你对自己特别满意,满意感。所以中国古代叫知足者常乐,其实知足就很重要,但是问题是很多人不知足,幸福是满意感,你们对自己满意吗?一般幸福感就这么一道题,10分是非常满意,1分是非常不满意,你们给自己打分吧?多少分?10分也不好,10分就属于躁狂了,太满意了,这属于风险管理不足了,有时候就有攻击性了。10分就相当于这两天出事的人,就是法国的那个财团的总裁,世界银行的那个人,那个小子就太乐观了,总觉得谁都能搞定,结果搞定一个爱滋病患者,高晓松也是一样。5分稍微低了点,5分一般需要看心理医生了,78分比较好。其实安全感很重要,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国家有战争,比如利比亚,一有战争人民幸福指数马上下降,只要没有战争基本上都是78分,贫穷没事,像西藏、云南,特别穷的地方幸福感不低,但是不能打仗,打仗就不行了,所以和平很重要。

如果你觉得挺满意,那没准是你今天挺满意,因为今天天气也不错,早上又捡到钱包了。我再这么问就比较好了,这是哲学家尼采的一个思想实验。尼采有躁狂症,他每一天都很高兴,但是后来抑郁,后来自杀了,但是尼采这人思想非常深刻,他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他说有一天我死了,我来到阴曹地府,有一个魔鬼见到我,说尼采先生,你愿不愿意再活一遍?尼采说我愿意,然后魔鬼就说好吧,我可以有力量让你再活一遍,但是你得跟我达成一个协议,就是有一个条件,什么条件呢?你必须保证我再活一遍的时候每一个呼吸每一个眼神遇到的每一个经历都跟过去的一生一模一样,你愿意不愿意?尼采说我愿意,我毫不犹豫的说我再活一遍跟过去的一模一样,我感觉非常幸福非常满意。就是尼采的满意度是百分之百,所以他觉得一点不变都可以。那我再问再在的各位,如果再活一遍,你还选择自己现在的配偶吗?好多人就不选了,我也思考这个问题,换不换呢?我估计我可能还得换,但是我换是换,我非常理性,我觉得我家那位有很多优点,但是可能跟我的性格还是不符,我还是要找一个跟我性格反差不是太大,但是现在不换也行,我接受。所以你们也得看着办,就怕你不换,你还想换,一见到夫人,一吵架就休了你,然后不行动,如果不能行动就好好过,要不然你就不容忍,别在那儿磨磨唧唧,天天吵架还不离婚,生活质量太差。其实研究表明还是找相似的比较好,不要找反差太大的。这是一个思想实验,我觉得挺好的。

第二,幸福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信念。我觉得幸福还是一种你的这种人生观比较积极、乐观,这样的人比较幸福。幸福还是指你做事了,不是说没做事觉得自己那么有才呢?是说你把世情做得特别好。比如说领导让你参加论文大赛,你害怕了,你怕争不过,你说我不去我不去,这就不幸福了。因为你拒绝了之后,别人去了,别人拿奖回来了,你更焦虑了。因为你有不在位的焦虑,你暂时避免了这个准备稿件的痛苦和演讲的煎熬,但是你更焦虑,因为你觉得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而且是你主动放弃,这叫不在位焦虑。所以人生总是有焦虑,你去了有焦虑,不去了暂时焦虑小了,但是以后你更焦虑,因为你觉得你逃避了,所以你不逃避更好,不逃避特别焦虑,然后要去做,做完了很紧张,结果演讲比赛你还得了一个二等奖,回来就对自己特别满意。所以幸福是带着痛苦做事情,最后做好了做成功了,对自己很满意,没有逃避就幸福了。所以幸福不是没有痛苦,幸福是你实现了人生重要的需求,所以你一定要想到人生的重要的需求是什么?是把自己的潜能实现出来,不是防止被杀,去避免紧张。如果生活中一点都不紧张,你也觉得没啥意思,所以生活要有紧张,还有就是不确定。很多人觉得自己生活不确定,明天考试了就害怕,不确定就是一种幸福,都安排好了,一点自由都没有了,所以人生就是无常的,就是变化的。所以苦难没有关系,我觉得带着痛苦做事情,这样你就幸福,所以幸福实际上就是你把这个事情做了,实现自己重要的需求。所以大家想想,如果咱们死的那天给自己做了一个墓志铭,评价自己一生,好多人觉得自己一生中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避免痛苦上了,一有痛苦就斗,就逃避,可能最后一事无成;另外一个人说主要的目标都放在实现自己重要的需求,追求自己目标,追求了自己的想要的事情,虽然我很痛苦,但是我主要精力放在实现自己的愿望上了,而没有去跟痛苦做斗争了,那不就好了吗?所以以后大家一定要无条件的接纳痛苦,任何一个痛苦产生都是幸福、遗传和基因和很多条件形成的,不要像鸵鸟一样,一有痛苦就埋在那儿。所以领导批评你,你不要低头,就瞪着他,你不要逃避,然后该承认承认。高晓松我特别佩服他,他性格特别好,他现在承认自己的错误,出来该干啥干啥,其实没什么大事,所以大家以后要接纳痛苦。我觉得我就不行,我要高晓松我就不行,我就会得抑郁症,我就自杀,因为打击太大,但是高晓松遗传素质特别好,他妈是高干,所以我挺佩服他的,能苦中作乐,能接纳。

成功是不是就幸福了呢?我觉得中国现在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成功学。成功学让我们追求结果,不重过程。追求结果没有道德原则,所以大家都追求成果。以唐俊这种人类的渣滓为首的人说了一句: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唐俊这个人我不多说,唐俊这种人的价值观是社会的垃圾,这种人就不能上台演讲。他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然后去买文凭,他就是骗子,他说我骗了所有的人就是成功,这是什么逻辑,没有是非。我觉得现在这种人居然还能在社会上受到吹捧,我觉得就是误导。其实我们心理学研究发现,成功跟幸福没有什么太大关系,成功不等于幸福,因为影响成功和影响幸福的因素是不一样的,影响幸福感的主要是遗传、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所以幸福不幸福跟你成功没有关系。

我跟你们讲一个故事,我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就讲这个人性,有很多平凡的人心理素质特别好。我原来住在师大,我家门口有一个修自行车的,我原来老骑自行车上班,那是一个安徽师傅,我跟他聊天,我就看他越来越瘦,脸蜡黄。然后那天有一个中年老师跟他聊肝病,我没事就插了一句,我说肝炎没事,我哥就是丙肝,好几十年了。他听完以后没理我,我觉得他挺冷漠的,每次多给他钱也不要,每次聊也不怎么理我。最后一次见他,我那天车灯又歪了,我说师傅帮我撬一下,他也挺忙的,他说你自己撬吧,我就撬吧,我没撬过来,我说你帮我撬吧,他犹豫了一下,然后就撬过来了,然后锤锤腰。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下次修车就一个中年男人在那儿了,我说原来那个师傅呢?哪儿去了?他说那个师傅没了,我当时脑袋一片空白,他说他是我哥哥,他鼻炎癌晚期,他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说他可是个很坚强的人。他说他哥哥得了鼻炎癌,也没钱治,然后就在那儿修车,修到最后一刻,还给我弄了一下,那时候他身体已经布满了癌细胞,我就觉得这种人比我厉害。我要得癌症早就觉得要吓死了,但是这个人还在勇敢的在那儿修车,他就特别值得我们学习。他就是实事求是,就是特别好,反正也没钱,能修多少钱就修多少钱,不给别人和社会增加负担,所以影响幸福的是遗传、生活满意度和人际关系、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很重要,有时候心理素质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肖凯文老师 供稿

201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