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与《英雄》之我见

 2017届高一(2)班  马彬祝    指导教师  白莉

   

刚学习的先秦历史散文《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一文,文中讲述了秦军压境,为解燕国之患,荆轲以义士樊将军的首级拜见秦王,借机行刺。虽没有成功,却也能从整个过程看出荆轲智勇双全、勇于行刺为报太子为救燕国,舍生取义,实在是令人佩服不已。文中说道:“遂拔以及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描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而荆轲临危不乱,忍受着身体上的巨大疼痛,用异于常人的坚强毅力克制自己,并持匕首最后一搏,其勇气可嘉。可是到了最后,荆轲还是无法阻拒的走上了被斩的人生终极之路。同时,我也隐隐为荆轲而惋惜,他有勇有谋,忠心为国,心中有义,以身殉国,实在是可惜。如果他武艺高强那该多好,最终便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两千多年前,是中国的战国时期,当时中国分为七个诸侯国。七国为争夺霸主地位,连年征战,百姓备受煎熬。秦王意欲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因其实力最强,而被六国视为最大的敌人。

《英雄》中的无名,原为赵国人,幼时家人被秦军所杀害,逃到秦国为秦人收留,长大后才知道身世,心中充满了对秦王的仇恨,誓刺秦王。十年如一日练剑,只为有朝一日能报血海深仇,一刻不敢懈怠。练成之后,根据秦王赏封而找到了秦王通缉的刺客,在其帮助下,以其所持之剑为信取得了秦王的信任得以面见秦王,且仅距秦王十步之遥,因无名所练剑法有一招为“十步一杀”,威力无比。

他却因受到另一名刺客残剑点化,明白“天下”二字含义: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人相比,那便不算是痛苦了。放弃了刺杀秦王,放下了心中仇恨,只因心怀天下。

这部影片真正感人之处便在于此。

有无数刺客想要杀死秦王,阻止他灭国。大家只看到了他的残暴不仁、滥杀无辜,却鲜有人明白他胸怀大志,心里装着天下的安危,更比任何人都渴望和平!想必他以“寡人”自称也来于此吧。 坐上那把龙椅的人才真正是寂寞悲凉,没有亲人,没有兄弟,没有知己,便真正是孤家寡人了。

统一天下给百姓带来的是和平与安宁,不用遭受战争的磨难。

谁是真正的英雄呢?影片中回答得很清楚:心怀天下者乃真英雄!

同样是舍生取义,放弃刺杀的无名更能比刺杀失败而惨死的荆轲让人深思,让人震撼,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