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当孩子任性的时候

 

2016届初二(5)班吴凌宇同学家长

 

翻开新华汉语词典:“任性”就是固执地放任自己,不加约束。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有任性的时候。只不过成人的任性除了靠自己及时调节外,还得靠法律、法规、道德等外部条件来约束;而孩子的任性主要依靠家长、老师、纪律等帮助调整或约束。

当孩子任性的时候怎么办?这是每个家长都在探索、研究和不断实践的教育课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解决办法,但是却有着基本相同的解决途径。首先就是摸清孩子任性的原因,然后再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说起孩子任性的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的来讲,大体有三:

第一,不明事理,是非不分。此类任性主要集中表现在小时候或者是小学低年级阶段,见着爱吃的东西就要,见着喜欢的玩具就买……如果这时不加以及时的引导和沟通,任性的毛病会愈演愈烈,对孩子的未来肯定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讲道理、摆事实、作比较、促爱心应该对绝大多数的孩子是有效的,用稍加严厉的语气告诉孩子,有的食品吃多了会生病的,有的玩具是不适合太小的孩子玩的,通过图片、电视、网络的给孩子介绍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情况,有条件也可以带着孩子亲身体验一下,让孩子知道他有多么幸福,相比之下,贫困山区的孩子是多么的需要帮助,鼓励孩子崇尚节俭献爱心。

第二,自私自利,我行我素。聪明、活泼、可爱是当代孩子们共同的特点,但是,由于孩子对外面的世界认识有限,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足够的了解,加上独生子女哪种先天的优越感,有的孩子会错误的认为他们的所想、所做、所为都是正确的,都是应该的,家长和周围的孩子都应该理解的。主要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说话做事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知错而不认错……针对此类性质的任性,严是爱,宽是害,家长应该理直气壮地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告诫孩子任何行为都得以不伤害别人的正当合法权益为前提,知错就改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第三,自命不凡,妄自尊大。正确认识自己,在合适的场合展示自己,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但得有个度,过犹不及。诸如篮球、足球等集体活动,有的孩子虽然天赋过人,技术精湛,但“独”字当先,眼中无人,球到自己手里(脚下),根本就没有合作、没有集体的概念,其结果可想而知。“三国第一猛将”吕布虓虎之勇,目空一切,轻狡反复,唯利是图,最终惨遭缢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孔明能成就一翻伟业,同样离不开刘备的信任,离不开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的全力支持,同样需要联吴拒曹,最终实现三足鼎立的局面。NBA最伟大的球员之一Jordon(乔丹)如果没有皮蓬、罗德曼、库克奇等角色球员的支持,6枚总冠军戒指有可能就会易主。总之,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是每个梦想成就事业的人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

以上都是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任性,但这也不是放之四海皆有效的方法。“独处”是外国人教育孩子经常采用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单独呆在某个地方(一般情况是自己的房间),让他冷静下来,自己反思反省,往往比千言万语更为有效。除此以外,规章制度、纪律约束是更高层面,更加严厉的强制方法,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尽可能少使用。

当然,对任性的孩子及时提醒,有效约束的同时,也应有限度的容忍,合理引导,注意培养、激发孩子的个性。一点都不任性的孩子很难想象会有个性,没有个性的孩子很难想象会有创新能力,缺乏创新的民族又如何能在未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呢?鼓励、激发孩子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向上、团结拼搏、务实担当、乐于奉献、开拓创新、有为有为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