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妈妈的礼物

 

    

                   ----来自心理咨询师妈妈教育孩子的平凡之路

                                              2016届初二17班蒋卓君同学母亲 何胜利

   

     马上就要到小女生日,十四年前,一个大号叫蒋卓君,乳名叫垚垚的小家伙duang~~~来到人间,时间晃起来真快,一转眼,垚垚从一个呀呀学语的小丫头就长成了和她妈妈一样高的大姑娘了。那些年,我生孩子的年龄算是比较晚,有了她,我激动了很久,也许因为自己是心理咨询师的缘故,冷静得更早些。谁都清楚,孩子是上帝馈赠给我们每一位父母最为珍贵的璞玉。玉不琢,不成器。怎样琢?成什么器?取决于我们父母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技巧。父母之望子,成龙或成凤,似乎理所当然,但于我,却从不企求。我只愿小女,沐浴在阳光下,作一个快乐少年。而事实上,我要让小女做到这样的阳光,我需要在小女成长的这张白纸上,勾画了一个美好,为了这个美好,从她到来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做好了准备,这些年我们做了我们该做的一切。

    说到家庭教育,说起来真的没有那么容易。伴随小女的成长,出生至今,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拉开我们为人父母的第一课的序幕,而后每一课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和学习,我们成长了,当然,看到现在的自己,回顾十四年,我们快乐的笑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习环境,我们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在家我们尽量营造一个和睦温馨充满快乐和关爱的家庭氛围。小女三岁前,只要她在家我几乎不出门玩耍、应酬,陪伴她似乎是这个时期我们的重点。在生活上从小就让她养成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玩玩具只能玩一件,如果不愿意玩这一件,可以收拾好,再拿出想要玩的那件,依序放好。家里物品我们摆放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因为家长良好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孩子,常言道:“正已才能正人”。只有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树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好形象,好榜样,身教大于言教,对孩子才能在无形中起到引导作用。自己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才能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孩子也才会在这样的氛围下,有序的生活和学习。

 家里无大事,可是,无论大、小事,我们都会跟孩子一起商量,也许你会觉得孩子小,事实上,她应该学会聆听,潜移默化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的那份责任,这是在生活中点滴给孩子营造的。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她就开始自己完成自己的作业,自己收拾书包,自己准备学习用具,把自己的东西收拾的整整齐齐。这一点我从没有操过心,也不用我再操心,同时她还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从不乱花钱,只要钱够用就好,让她懂得尊重大人的劳动成果。这是她的责任,而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在三岁以前我们就已经引导了。

 和学习相比,我们更看重孩子的做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引导她怎样做人和处事。我们是她孝敬父母的好典范,从开始学说话,就教会她使用敬语,对长辈的称呼必须是“您”,礼让、扶老、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关爱他人是我们教育她做人的准则,当然,做父母的,我们必须自己先要做到。在这方面我们清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真正含义。先懂得自律,而后再要求孩子有可为和不可为。从她走路稳当了开始,我们就让她帮忙扔垃圾并鼓励和引导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三岁时,她跟我们一起包饺子,快乐的样子,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中。记得五岁那年她站在小凳子上,在厨房洗碗,乐此不疲的生活瞬间,回味无穷,这一切都是我们期望给她也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我们每年都会带她出去旅游,旅游让她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她的自理能力也是在旅途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因为老家在天津,每年年前我们都会返乡过年,返乡后我们带她游走在北京、天津之间,让孩子看到不同城市、不同生活方式、甚至南北方不同文化和习俗。

 从习惯的养成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建立,我们跟她建立了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从不采用家长式管教,更多时候是以朋友和伙伴的身份相互沟通。所以就算到了青春期,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愿意与我分享。做的对的加以鼓励,做的不对的加以纠正。彼此信任,彼此尊重,使得她性格开朗阳光。

 转眼小女初长成,在她身上的点点滴滴都是我的心血,我很高兴,也很自豪,可更多的是感动。我愿意和所有家长一起用微笑和努力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做孩子心中永远的靠山,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优秀向导,这就是十四年来我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十几岁的孩子,思想和认识在很快增长、提高。我们作家长的也要加紧学习,给孩子做好榜样,和孩子一起共同进步、成长。

    世界上最长的路是人生之路。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使命。那么,父母的使命是什么呢?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陪孩子走一程。

     可我们有些父母却忘记了自己“陪”孩子的使命,反而喧宾夺主,把“陪”变成了“替”,把“配角”当成了“主角”。孩子上小学,替孩子收拾书包,背书包;孩子上大学,替孩子扛行李,收拾床铺;孩子去春游,替孩子在车上“抢”座位;孩子要考大学,替孩子选学校,选专业;孩子参加兴趣班,替孩子报兴趣班……难怪有人说,孩子有点儿什么事情,最忙乎的是家长。

    家长包办一切,孩子却没有事情可做了;家长情绪饱满,毫无怨言,孩子却早没有了兴趣,在一边“旁观”。

家长们,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孩子,不是孩子说了算,是我们这些家长们!

    感谢云南师大实验中学初二(17)班李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分享我的一点点教育心得,仅个人拙见,有不妥之处敬请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