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孩子的阅读环境

 

2016届初二19  张令仪同学的家长

 

昨天,孩子的妈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家长心理讲座,回来后兴奋地说起老师的精彩演讲,其中,有关阅读的内容我也有一些体会和感触,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不妥、错误之处敬请谅解、批评。

一、孩子的阅读需要指导,家长需要不断提高

孩子的知识量、阅历、心智等的不足决定了孩子在阅读时需要家长的指导。家长的指导主要在:

1、阅读的规划。应读什么书,先读什么、后读什么,用什么方法读等方面,孩子没有经验,需要家长给予一定的规划和指导。

2、对阅读内容的评论和与孩子的交流。家长对一本书或文章的评论可以也应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做有很多有利的地方,好的评论和有效的交流能够引导孩子正确、深入的理解阅读内容、能够与社会现实更好地结合、能够激发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我觉得,家长对某一事物的评论会对孩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也是教育、引导孩子的一种方法),有时那怕是一句看似不经义的评论也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评论和交流是一件困难和危险的事,应当慎重。

困难在于,家长的评论应该是有一定高度,且不宜太“另类”,交流应是及时和有效的,这就对家长的综合素质、评论交流方法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危险在于,家长的评论必然带有自己的“三观”,而这常常会直接影响孩子“三观”的形成,家长的“三观”应该较大程度地影响孩子吗?家长的思想足够对孩子产生“正能量”吗?家长的方法恰当吗?或者说,很难想象一个本来阅读就不太成功的家长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家长不能确定可以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指导,我的观点是,以其出错,误导孩子,不如让孩子自己去读吧,认真地倾听孩子的评论吧。

二、孩子需要有书读

1、孩子需要较方便地得到书籍。对一个已有较强阅读能力、有掌握一定阅读方法、有较好阅读习惯、享受阅读乐趣的孩子来说,方不方便得到想要读的书是个效率问题,即让孩子不要为找书花费太多时间,让他的拓展阅读更顺畅。对一个需要或正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孩子来说,能否方便地得到书籍可能就成了他是否能及时阅读或继续阅读的关键。如果能够顺手就拿到书,他可能就开始自己阅读了,所以建议家中有较丰富的藏书,使孩子能较方便地得到书籍,较快地进入阅读状态。

2、阅读范围。本来应该是“博览群书”的,多读书,读不同类别的书。不过,一是为适应目前的教育体制,在选书方面应该有所侧重,毕竟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二是“三俗”书刊充斥着现在的图书市场,需要家长慎重选择,监督孩子所读的书刊是否恰当(评判书刊的标准因人面异,如何评判是另外的话题);三是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所有的读者,是不断加强孩子的长项,还是不断克服孩子的弱项,亦或两者兼顾;四是阅读种类和阅读数量的关系,同一种类的书籍应该读多少、读多深。

3、阅读场所

这里只是想提醒一下,最好舍得下功夫、舍得投入来打造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安静、舒适阅读硬件环境。在软环境方面,和孩子一起阅读并适时讨论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另外,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间。例如有关性教育方面的书籍,由于多种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很难做到恰到好处地和孩子一起讨论交流,可由家长挑选一些书籍放在书柜里,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阅读,我觉得这也不不失为一种方法。

总之,教育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读书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式,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长、孩子一起用心阅读、用心体会、用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