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用爱领航,做孩子成长的智慧陪伴者

 

2015届初三1班学生家长  段有艳

 

孩子刚出生时给家庭带来无限喜悦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如今孩子却已悄然成长为高个子少年,时光如梭,回首陪伴孩子走过的这十五年成长之路仿佛只一眨眼的功夫,每每回眸都会为自己在孩子成长路上付出较少而自责。今天,细细的思量孩子成长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与缺失,深深感到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主要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正确的爱孩子

父母应该都是爱孩子的,可是要做到给予孩子正确的爱是不容易的,既不可溺爱也不能缺失爱,曾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我钦佩一种母亲,她们在孩子幼年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母爱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母亲,是一场智慧的远行。”这段文字揭示了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所需要家长给予的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东方人爱的方式或许是不善言表,或许说是深沉的,作为家长的我们首先要勇敢的表达,让孩子清楚、明白父母是爱他的,爱他就要让他能成长为身心健康之人、对社会有用之人、幸福的人;爱他更应懂得应根据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成长需要及时给予实时的鼓励和引导,爱不是单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引领,让孩子既感到爱的不缺失,又拥有独立成长的空间。

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父母都希望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可是就孩子而言,能陪伴并使其终身受益的,恐怕只有良好的习惯了,我个人认为最该给孩子的是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切对他有帮助,能陪伴他一生的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容易,需要父母实时引导并长期坚持。阅读如同为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各领域的窗,当孩子有任何疑问和需求,都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取所需,答疑解惑;阅读经典之作,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淡然,也是一种享受,我希望,孩子能以书为一生的挚友,不离不弃。

养成思考的习惯,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不人云亦云,遇事要多思考,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其思考的过程,对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思考的主要内容等进行探讨,帮助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及正确判断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到了初中阶段,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生理上的变化往往会引发心理上的波动,若能早些锻炼其思考能力,孩子自己就容易找准问题,实现清晰的判断,有助于正确面对。

养成良好习惯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来,才能终身为伴,我始终希望我的孩子能终身受益于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家庭教育对父母而言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孩子成长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不是父母都能料到、都能一开始就解决得很好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时代的特征必将在孩子身上得到体现,如何让孩子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尽头,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也许没有统一的答案,家长们各有各的招,我希望自己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能一直做到:1、换位思考,尽可能做到理解孩子,尤其是当孩子处于青春期时,要多交流、多沟通;2、尊重信任,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对待,与家长平等相处,信任他,听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选择;3、关注健康远胜于关注成绩,身心健康的孩子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自然不会差,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作为家长,也应掌握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将会有很大的帮助;4、身教重于言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尽管家长们对这句话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孩子身上会展现出父母的特质,在对孩子的影响方面,父母是如何做的远胜于父母是怎么说的;5、包容,存包容之心,容许孩子犯错,走弯路,慢慢成长;6、坚持正面教育,尽管事物有两面性,要多让孩子看正面,尤其是面对一些社会现象,激励孩子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相融合。

    总之,孩子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难以有定式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让孩子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人,在未来,他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会一直用爱为孩子领航,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力争做一个有智慧的陪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