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为孩子点一盏梦想的灯

 

2015届初三(4)班刘芮萌家长 潘本芳

 

从孩子呱呱坠地,父母就盼着世间美好的一切都属于孩子,为孩子设定了无限的可能,这些期待和祝愿成为父母对孩子的梦想,也终将构筑属于孩子的人生。

很多期待是这样的:你长大要做大官,要挣很多钱,要成为大人物……,父母认为这就是孩子可以有的梦想。但其实,做官与挣钱,或者所谓成功,都是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把这些结果作为理想是舍本逐末了。而且,面对这样的目标,孩子往往并没有方向感,只能茫然地等待长大。于是我们会发现很多年轻人,眼高手低,总在幻想:“等我有了足够的钱……等我当了这个官……”在幻想和等待中,蹉跎了岁月。

梦想其实是一丝光亮,是一盏明灯,引导着孩子坚实地走向未来。趁现在来得及,我们应该客观冷静地注视孩子,帮助孩子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

·梦想要符合孩子的情况。

父母总是习惯代替孩子去选择判断,从小时候学习琴棋书画,到高考志愿填报,家长亲力亲为,孩子毫无想法。

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一个读了名牌大学金融专业,又千辛万苦考进银行工作,结果辞职出来做珠宝设计师;另一个子承父业上了医科大学,已经毕业在医院工作了两年了,还是辞职跑去做广告策划。父母怎样都无法控制孩子前行的方向,为何不在开始的时候就同他一起去发掘规划。

我家小儿子认真乖巧,但是成绩平平,学习上没有特殊兴趣,也没有特别的能力。这样的孩子靠补课,靠督促鼓励都很难名列前茅,于是我一直尝试找到适合他的方向。我发现他对声音特别敏感,听过的旋律能够很快记住,学流行歌曲惟妙惟肖,于是我们就去尝试钢琴、二胡等乐器,他不感兴趣也不勉强,直到他接触了大提琴,瞬间就被迷住了,当即要求学大提琴。因为有这份兴趣,他从来不觉得练琴辛苦,短短三年时间就考完了十级,并且开始更专业的学习。现在,他正在做一个音乐家的梦,向往着成为巴赫、马友友那样的大师。

寻找到了梦想的所在,有了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孩子就对电脑和手机不再沉溺,曾经那个听见电脑开机的声音就冲过来的小儿子,现在不再愿意玩电脑游戏了。

·梦想需要解构目标。

只有方向是不够的,遥远的那个理想必须分解成切实可执行的目标,孩子才能在每一个阶段都平稳进步。

我女儿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不过有些偏科,对于她喜欢的数理化,她能够不知疲倦埋头研究,但是对于政治和历史这样的科目,她就始终无法投入,语文的学习也一直停步不前。这样的情况下,空洞的道理毫无用处。

一次,我父亲生病住院,女儿非常担心外公,常常询问病情,并且对于用药特别感兴趣,她问我:“这些药物是怎么研究出来的?研究药物治病的工作一定特别有意思,我以后可不可以学这样的专业?”我当即表示赞同,然后和她一起规划了这个梦想:要做一个药物研究人员,就必须在专业的研究机构工作,就要考取国内一流的大学,甚至还需要有国外学习的背景,那么,现在就必须进一所一流的重点高中,所以,中考是实现目标的第一步,为了这关键的一步,每一科都必须有好成绩。这样解构之后,女儿豁然开朗了,她学习劲头更足,对不感兴趣的科目也能够积极面对。她还主动分析:要做研究就要看很多资料,要写论文,所以语文太重要了;还要了解国外的研究成果,英语也要有像母语一样的水平。因为目标明确了,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了,她会去计划安排,不用再催促和监督。

·梦想需要品质支撑。

有远大的理想做方向,有一步步的目标去实现,这并不是全部,如果期待孩子成功,如果希望孩子能够走上巅峰,还必须培养他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品质的塑造,就在于生活中点滴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比如面对竞争的问题,我会引导孩子更豁达开放去面对。女儿初三开始,学习更紧张,每次考试排名都让她压力很大,这时候,我会提醒她,不要与同学有竞争的感觉,因为对手还有其他班的学霸,还有其他学校的学霸,你如果把同学当做对手,你就局限就自己了。只有无保留地多跟同学交流,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除了提醒孩子,我也愿意与其他家长沟通,有好的参考书,好的补习老师我都主动分享,孩子遇到特殊情况我们也经常交流,好的经验一起讨论。这样的心态和行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孩子焦虑的感觉,让她更乐观积极,跟同学相处更融洽,也使得她每天平静而愉快。

对小儿子我也同样引导他,让他把一起学琴的同伴看做师兄弟,鼓励他与师兄弟们多交流,这种友爱的氛围,使得孩子们在共同学琴之余,有了更多的话题和活动,他们一起排练,一起演出,还一起相约去南屏步行街义演,为地震灾区募捐。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如果心里没有爱,音乐将没有灵魂。

小儿子上初中后很受老师信任,各科老师都经常让他帮忙做事,有段时间他很苦恼,担心这些琐事影响到学习。我对他说:“你是未来的音乐家,音乐家并不是艺人,也不是只会演奏曲子的工匠,你需要有多方的能力和胸襟,这也是重要的学习,你可以想办法提高做事情的效率,试着发动其他同学帮忙。如果现在你可以搞定这些琐事,将来忙碌的时候你也有能力做到有条不紊了。”小儿子接受了我的建议,成为老师可以信赖的小帮手,学习成绩也一直在进步。

很多时候父母担心孩子吃亏,会建议孩子做出自私的选择,实际上,这样的小聪明和小私心,最终会让孩子失去最宝贵的人格魅力,得不偿失。

·梦想需要毅力坚守。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迂回的过程,总有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孩子会畏难,会对那个遥远的目标失去信心,甚至会想要放弃,这种时候,需要帮助孩子重新审视目标,激励孩子咬牙坚持。

我家的大儿子高三了,他对生物特别感兴趣,还曾经获得过全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的贰等奖,立志要从事生物研究工作。但是,他信心不足,遇到一两次考试成绩下滑就很沮丧,甚至怀疑自己,一度还觉得学生物难找工作,可能也挣不到大钱,想去学那种看起来好像挣钱多又不难考的专业。

我认真与他分析了自己的问题,然后告诉他:“挣钱绝对不能成为人生的目标,因为那只是一个量化的结果,每个人只有一次的人生,必须要去从事自己感兴趣,愿意为此付出时间精力,再累再难也不觉得辛苦,哪怕自己清贫也愿意牺牲的职业,这样才有价值,才能获得幸福的满足感,才能不虚此行。”

除了这样的交谈,我还让他读了很多名人传记,让他感受那些名家在坚忍不拔努力之后的绚丽成功喜悦,以此激发他坚持。在距离高考还有一百多天的寒假里,大儿子每天早早起床学习,每晚都要催促才舍得睡觉,大年三十和初一都不例外。他心里有更远的目标,因此愿意咬牙坚守。

人生这条路只能走一次,对于孩子来说最关键的也许只有那么几步,如果能为孩子点一盏梦想的灯,照亮前行的方向,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放弃我们那些虚荣世俗的期待吧,为了宝贵的今生,再次好好审视我们白纸一样无限可能的孩子们,帮助他们规划出美好的未来!

 

201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