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努力做一名身教重于言教的家长

 

 

                                                      2015届初三13班李敬贤同学家长武苏湘

    

儿子李敬贤是初三(13班)的学生。上初中以来,我陪伴孩子经历了“兴奋——不知所措——失败——反省——迎头赶上”的过程。

记得当初孩子被师大实验中学录取后的一段时间,我发现他放学回家后无事可做,甚至比小学还轻松,问他,总说作业做完了,我急在心头但却不知怎么办。接下来,在期中考试时,李敬贤惨遭失败。

   为了更好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案。我在自我反省的同时,主动打电话与班主任王霁霞老师取得联系,在了解他在学校的情况之余,还请教王老师学习方法。王老师告诉我,孩子上中学后学习课目增多,难度增大,不能还像小学那样满足于“见子打子”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要配合做好每天的复习和预习工作,同时要加强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在王老师的点拨下,我和孩子共同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天抽出时间进行复习和预习。使李敬贤的成绩得到提高。更为难得的是,王老师还从一个母亲的高度告诉我,“其实家长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长,我们要珍惜。”对此,我非常感动。

此外,在数学、语文、生物等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请教老师各科的学习方法。一次,副班主任、语文老师李康主动打电话与我联系,告诉我孩子在课堂上玩手机,严重违反了学校纪律,我及时赶到学校与李老师一道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并与李敬贤交心谈心,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此后再也没发生过诸如此类的问题。

毋容置疑,在刚开始与老师交流的时候,我也有许多顾虑,怕影响老师工作、怕给老师添麻烦、怕老师厌烦……但转念一想,其实老师与父母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孩子进步,在我这么多次与各位老师的交流中,他们都能耐心细致地与我沟通,并好无保留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孩子从初二下学期至初三以来,我发现过去的“乖娃娃”变成了“小刺猬”,有时,放学回家会独自反锁自己房门,不知他里面干什么,我也不敢过多干涉。我发现对于生活和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单纯靠“哄”靠“唬”已经不起作用,

批评轻了,他根本不理你、批评重了,他跟你吵架、顶撞。我知道这是青春期的征兆。

针对孩子学习时容易分散注意力、抗挫折能力低、脆弱、吃苦耐劳精神不足等问题,我认真学习了黄埔军伟老师《教育的真正意义在哪里?》、林格老师新时期的养成教育——《养人养心》等教育学家的一系列著作和演讲

认真思考了“教育的智慧源自哪里?我们如何拥有这样的智慧?”等专家提出的问题。

黄埔军伟老师认为:“当下教育的一大特点是人们内心的浮躁。浮躁的内心和功利的诉求,人们忙碌地探讨教育理念的更新,努力地适应着教育新口号的更迭。这样的内心状态不可能产生教育的智慧。因为只有教育的心态变的宁静时,教育的哲学和思想才能够沉淀,才能慢慢形成生命的营养,才能够成为智慧的种子或者根基。”这一论述让我感觉醍醐灌顶,我感到,要想让孩子安静读书,自己必须先从内心澄静下来,驱除过多的功利心,才能留给孩子一片纯净的天空。

    从此,每天晚上我都认真看书、练字或做家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慢慢地孩子静下心来做作业或复习功课的时间越来越长,我感受到了“身教重于言教”的力量。经过努力,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进步、自信心得到加强,他在艺术节上表演的独唱受到好评,还参与了学校运动会的讲解,并在初二上学期因为学习进步被评为“每月之星”,在初三上学期的月考中取得班级第八名的好成绩。

李敬贤虽是我的孩子,但不是我的私有财产,我只有养育教导他们的义务,没有私有化的权力,我们的目的是帮助他安上翅膀,等他长大了的时候可以自由飞翔。

在李敬贤成长的过程中,我庆幸他能进云南省师大实验中学这样的优秀学校,我更庆幸能遇到如此优秀的老师们,此我要说,感谢老师品格高尽责如父母!

                               2015年3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