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值周班级:2016届初三(6)班

     指导老师:刘丹夷老师                  班主任:陈曦老师

     撰 稿 人:杜雯婧                      演讲者:杨喆  杜雯婧

     旗手指挥:刘  灿                      升旗手:李冠廷  钟灵杰  徐海鹏  刘嘉乐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出自《朱子家训》的古训,告诉我们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理应成为我们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并身体力行,付诸于行动。

 有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两千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还记得古诗《悯农》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小一盘菜,从种植到采摘,从物流运输再到清洁烹饪,经过了多少工序,凝聚了多少汗水。被扔掉的不只是粮食,还有传承了几千年的节约美德。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不仅是先辈对我们的教诲,更是先人为我们敲响的警钟。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树立节约意识,让我们勤俭节约”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重要的是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让珍惜粮食,杜绝浪费成为我们校园内共同遵守的道德风尚。

 在生活中,勤俭节约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从小事做起:每天吃饭的时候,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这样既做到了厉行节约,又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球长期挨饿人口达到了9亿2500万之多。同学们,当你们倒掉剩下的饭菜时,可曾想过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忍受饥饿。看着难民们空洞的眼神,瘦骨嶙峋的身体,你难道不觉得羞愧吗?你可曾意识到,你浪费的一口粮食是那么地珍贵。  

 节约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未雨绸缪。目前我国人口为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1/4。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使宝贵的耕地日渐消失。粮食产量供不应求,再加上食物在收割,加工的过程中还有一定的损耗和浪费,最后能真正成为我们盘中餐的粮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富足。

 每年的1016日是世界粮食日,节约粮食对我国有着特殊意义,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传承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美德,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