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值周班级:2016届初三(14)班

          班主任:李慧老师                指导教师:贺浅薇老师

          撰稿人:段祎颖                   演讲者:戴宇青  张煜坤

          旗手指挥:王俊岚                升旗手:王俊岚  吴天昊  姚昊辰  张铭予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驶过波涛滚滚的历史长河,蓦然回首,一曲抗日救亡的浩瀚长歌在风雨飘摇中肃然响起,犹如翻腾的江水涌入每一个中国人炽热的心脏,在蔚蓝的天际中呐喊:“起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民!”

 一股白烟如幽灵般漫上天空,枪声响起,东三省沦陷。苍嘹的号角拉开了一二九运动的序幕。北平、南京、重庆……原本繁盛的城市依次掀起了学生起义运动。他们奋力地呐喊,渴望唤起民族抗争的决心,鲜红的国旗在滚滚不绝的抗争中迎风飘扬。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剧。如今丰衣足食的我们,或许难以想象这一民族危亡的年代,到处是枪声战火,家破人亡,连安静地读一本书都是极大的奢望,卖国求荣的国民政府,麻木不仁的市井人心,谁来拯救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唯有他们,普普通通的学生,带着初生牛犊的胆量与爱国的炽热情感,义无反顾地担起维护国家统一的重任。

 每次踏进校园,你可会有深深的历史负重感?那条我们走过无数次的一二一大街,你可看得到它埋藏的历史尘埃?周恩来说过,“一二一”是新的“一二九”。此刻我才深深意识到,原来我们每天都走在革命的传承中,走在先辈们用血与泪铺垫成的道路上。

 1945年,昆明。“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用闻一多先生的诗来形容那个战争年代再适合不过。三万多西南联大师生为争取国家主权,上街示威游行。可枪林弹雨还是不肯揭开它眼前深深的黑色面纱,无情地打在爱国师生鲜红的血液里。在这场惨案中,闻一多先生,青年教师于再,爱国学生潘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爱国学生们没有倒下,他们在夕阳的血红涕泪中直指苍穹,“中华民族永垂不朽”;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嘶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他们在黑云覆顶的天地下,用奔涌的赤红血液努力撕开灰暗的辽阔天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爱国情怀,怎能不使我们为之动容?

 国难当头,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气节,这股力量驱使着千千万万的人们用自己的血肉去抵挡敌人的坚船利炮,激励着无数学子用鲜红的血液去书写一部伟大的抗日救亡史。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千千万万中华人民的英雄气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这是千千万万抗日人民的民族气节。

 如今,我们每天可以漫步在鸟语花香的书香校园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们可以衣食无忧,随心所欲,我们可以幸福成长,免受战乱。这所有的一切,难道不是先辈们用生命为我们种下的苍天大树吗?身在西南联大及附中故址的我们,更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扬西南联大精神,去书写一部更加辉煌的历史书卷。

 让我们沿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苍阔古道,迈向红日初升的今朝,带着无数传奇的故事,踏向日星月耀的未来!在汗青的古树下,我悄悄拾起一片树叶,独倚阑干,静看中华问鼎苍穹!

 历史像一面镜子,反射了无数血腥风雨、落叶尘埃。在古寺高塔的悠远琴声中静静聆听,无论是风雨中的嘶吼,还是暖阳下的胜利,都值得我们细心感悟,思考其隐逸的本质。一二九运动到底是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上添上了怎样一笔浓墨重彩?或许充满血泪、充满悲壮。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刻苦读书,奋发向上,心系祖国,胸怀天下。时刻谨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