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
感谢工作中每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当你面对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孩子时;当你面对每一间不同陈设的教室时;当你面对每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课本时……你总能触摸到不一样的教育气息,让你更能贴近教育的本真!一次交流、一次挑战、一次碰撞、一次洗礼……
去梁河教学交流活动之前我曾给班级里的孩子留下了这样一份“请假条”——
1920一群娃:
大伙好!
大山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一直渴望能看看山外的世界……也许我唯一能给于他们的帮助只有一堂别样的语文课!于是我决定背起行囊,告别你们片刻,走进大山……
初三了,我再也不可能很潇洒地和你们说:“孩子们!我去出差了,你们快乐的玩耍吧!”也许唯有帮助你们实现中考的梦想才是我对你们最真挚的爱!因此在我离开的日子里,希望你们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潜力,做个优秀的语文学习者!
假期里,希望你能多陪陪家人!别忘了“微笑、希望与睡眠!”
最铁的哥们:老崔
2016年9月30日
收获一:将善举传递给每一个孩子是教育的一大乐事!
正记
“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自身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通过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教师之间差异性资源的共享,在相互听评课的过程中,教师们的教育机智被及时发现与借鉴。
“教学不分伯仲,没有高下!”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智慧的碰撞,为教师构建多重对话得平台。教师的思想发生了碰撞,讨论得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课标目标;另一方面则是从现场效果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教师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替代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平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自主生成或构建自己的认知。
“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交流与研讨中,教师们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的落实到课堂实际教学中去,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先进学校的引领,更需要在平时能多方面的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再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进行有效地教学活动。
收获二:因材施教是最高的教育智慧!
后记:
车窗外是一片金黄的田野,散发着谷穗的清香;校园里是一间破旧的教室,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我的内心涌动着源于教育良知的呼唤:在这里也许更需要一种有灵性的教育去开启山里孩子的梦想之门!我想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能尽己之能去帮助每一个遇见的孩子,将成为我们最幸福的责任!
收获三:学会去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记于2016年10月10日
云南师大实验中学语文组 崔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