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文明旅游,创造精彩生活

           班主任: 张丽萍    指导老师:张剑

           撰稿人:李佳沫     演讲者:冯楚涵 马龙霄 

           指挥:张洋       旗手:张洋  李可  熊成杰  江沛毅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五月的昆明,是一场眼神半睁半闭的邂逅——用春的温度和夏的亮度;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五月的昆明,是一场心灵风花雪月的夜宴——有天的纯净和心的宁静。

    五月,正值全省努力打造“人未到 心已醉”旅游品牌之际;五月,恰逢全市全力争取全国文明城市其时。

    触摸着文明城市创建中的脉搏,感受着旅游城市打造后的靓丽,在这个不一样的五月,昆明,我们的昆明,我能为你再做点什么?

    世界那么大,人人都想去看看。但是对于旅游,我们却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我们需要一种对于旅游,对于自己的重新审视——为了更好地出发。

    旅游是人们增长知识、丰富阅历、愉悦心身、强健体魄的一场历练。张小砚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中国古人也倡导不仅要“读万卷书”,而且要“行万里路”,“知”与“行”在这个意义上得到了契合。

    沃尔特·肯说:“人生就是一场未知目的地的旅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见怎样的未来。只不过有时候,我们只是一味的狂奔,却忘记了旅行的意义。”近年来,一些中国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为此, 中央文明办日前发出通知,部署在全国开展“旅游文明网上大讨论”活动。号召广大网民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讲文明,树新风,共同营造文明、有序、和谐的出行、旅游环境。如果说,金钱决定旅行的长度,眼界决定旅行的宽度,心灵决定旅行的深度。那么,就让我们,来决定旅行的态度!

    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改善中国公民的国际形象,不仅是管理部门的事情,更需要旅行社和游客的共同努力。创建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是每位游客和旅游从业者的共同责任;倡导文明旅游,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途径。在第十七个“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向大家提出两点倡议:

    第一,从自身做起,恪守公德,讲究礼仪,文明游览,安全出行,摒弃不良习惯,注意言谈举止。毕淑敏说:“旅行是一种学习,它给你用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你变得更宽容,让你理解不同的价值观,让你更好地懂得去爱、去珍惜。旅行让你以另外一种身份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进行新的尝试,让你重新发现自己。 ”

    第二,自觉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遵法规、守秩序、讲卫生、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争做文明和友谊的传播者。梭罗说过:“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去寻找到生命的春光。”

    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一伸手,就能握住她的手;吸一口气,就能嗅到她的芳香!一张张热情笑脸,是文明的光彩;一声声亲切问候,是文明的形象;大美景区里守己观光,是文明的风范;公众场合中不吵不闹,是文明的礼仪;捡起一张废纸,擦去一团污渍,你就是文明的使者;扶起一个老人,掐灭一个烟头,你就是文明的代言!

    是啊,文明就在细微处,文明就在交往中,文明就在现实里,文明就在前面不远的一个地方。

    美景供人欣赏,美德让人敬仰,文明出游,做最美游客;文明出游,树大国形象。

    让我们携起手来,提升文明素质,展示礼仪之邦风采,让文明有礼的行动成为旅游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昆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让我们行动起来,传播礼仪的火种,用热情与坚持,用友善与微笑,用宽容与真诚去包涵所有的冷漠,为云南打造全球旅游圣地添上一曲华章!

    最后,让我们各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旅行真正的美妙之处在于,世界在你出发的一刹那突然充满了悬念。

    生命是场旅行,生活是种态度。

                                           高2019届文一班

                                           2017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