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物理教师金玲  一、2017年昆明市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特点回顾  (一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物理教师金玲

  一、2017年昆明市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特点回顾

  (一)试题注重基础性同时兼顾了选拔考试的功能。

  试卷中有55分的考查内容属于基础题,主要是对初中阶段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学生容易得分;有32分的考查内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只有13分的考查内容较难,需要学生对知识做到灵活应用才能正确解答,能力要求比较高。

  (二)试题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试题注重实际背景的创设,注重物理实验在生活中的运用,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三)试题创新,注重考察综合能力。

  2017年的试题有6道题是原始创新的试题。这类试题情景新颖,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学生对知识没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就容易出错。

  二、紧扣考试要求,使物理复习更有针对性

  (一)重视一些可“预见”的基础知识复习。

  1、课标中要求能独立操作的实验仪器。

  每年的试题必从这些实验仪器的使用中选取其中几个进行考查,学生在复习中易于掌握,应避免丢分。课标中要求学生能独立操作的实验仪器有以下六种:温度计、刻度尺、天平、测力计和电流表、电压表。另外,历年考试中还涉及到量筒、速度计、电能表读数和电阻箱等实验仪器的考查。其中刻度尺的读数是学生的难点,复习中要多体会,避免失误。

  2、对作图题进行归纳和分类。

  作图在每年的试题中都有固定的分数占比,复习中老师都会进行相关的训练,但在历年考试中某些类型的作图丢分居高不下。在复习后期,学生应针对自己的作图题情况做好归纳和分类,对自己易丢分的部分做强化训练。比如:平面镜成像作图,受数学前摄干扰很多学生对虚像的描述错用成实线。再比如杠杆力臂作图中力臂的画法、所受力的方向等是学生的易错点,要注意分析和归纳错误的原因。

  3、声、光、热三个部分知识点的归纳。

  这三部分知识点,课本中的内容本身就不多,但每年试题中都会考,主要是一些基础题目,灵活的题目涉及较少。在2017年(昆明卷)这三部分的考题涉及分数21分,且都是学生应该要懂的问题,平时复习要留意。

  4、易混知识点的比较和总结。

  有一些知识点在理解中较易被混淆,考试中连成绩优异的同学有时都会失误丢分,比如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区别、核聚变与核裂变在应用上的区别、听筒和话筒在工作原理上的区别、超声波与电磁波、电磁波和声波在应用上的不同等等,复习时要注意多总结和比较。

  5、对一些易错知识点的归纳。

  有些知识点的运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容易出错,要针对性地复习。比如对物理量的估测题,2016年(云南省卷)和2017年(昆明卷)都对物理量的估测有考查。这类题目不要去死记硬背,要学会联系生活实际,有依据地记忆。有些可以结合个人的经验估测,比如每层楼高约3m,最适宜的温度约25℃,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和身高分别为50kg和165cm等等;有些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总结,比如一个中学生两个脚掌的面积大约为250cm2,一本物理课本(沪科版)的质量约为350g,一盏节能灯正常工作的电流不会超过0.4A等等。估测复习可以在平时归纳积累,临考前再复习一遍,以便增强记忆。

  再如电路故障判断问题、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学生普遍感觉难,容易错,一方面是没有理解问题的产生原因,另一方面是盲目的死记硬背,遇到问题不会灵活处理。复习中要克服以上原因,做到变难为易。

  (二)重视物理实验的复习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历年考试都将实验考查作为重点,2017年(昆明卷)实验题占26分,2017年(云南卷)实验题占22分。实验考查涉及到了实验基本知识、实验技能、实验方法等。对能够通过纸笔考查的科学探究要素,例如如何设计实验、如何评估别人的方案、如何分析论证、如何猜想与假设都会涉及。近几年来各地试卷越来越重视考查实验过程,近年的实验探究题部分,总共有三道实验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实验过程的再现”。

  实验题主要以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创新题的形式出现,是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考查。为此,学生在复习中应对课标中要求掌握的21个实验做到全面复习,知晓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包括实验后的结果评估、方法评估等内容。而在第二轮复习中,学生还应按照不同实验各自突出的实验环节,做到有侧重的复习。比如与密度有关的实验在设计环节和评估计算环节考查特别多,复习时应主要对这两个环节进行训练与反思。又比如有关电学实验中的电路连接基础知识环节、电路设计环节和故障分析环节考查的比较多,复习时应突出对这些环节的归纳。总之,实验复习是复习中的重点,不仅要力求全面还要有所侧重。

  (三)复习时重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由于各知识点在考试中占得比重不一样,难易程度不同,学生往往会偏重某些知识点的练习,还沾沾自喜自己在这部分知识掌握上的“得心应手”,殊不知如果只掌握碎片化知识,不能从更高层面形成知识网络,就无法从整体上驾驭所学知识,会导致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上较差,遇到复杂的物理问题感到束手无策。这也是很多学生到了复习后期,题目难度稍大,自己就不易掌控,模拟考分数起伏较大的一个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在复习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能盲目练习,而是应该适时对知识点加以总结和反思,做到学知识、用知识,找到知识间的联系。

  三、避免误区,事半功倍

  复习中要讲策略、讲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实现复习的高效,避免落入三个“重量不重质”的误区。

  避免听课时重量不重质,只重视上了多少课,却忽视了上课学习后的自我复习巩固。

  避免练习时重量不重质,只重视做了多少题,却忽视了练习的目的是为了举一反三。

  避免复习时重量不重质,只重视复习的形式,却忽视了复习的意义在于自我的提高。

  在复习中,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使效果事半功倍。

  主讲教师:金玲

  个人简介:金玲,研究生学历,任教云南示范大学实验中学。五华区物理学科带头人,云师大“国培计划”初中物理学科培训专家,云师大基教集团专家指导委员会物理学科专家,2014年参加了昆明市中考物理命题,多次受邀在省、市做中考物理备考指导及相关中考复习讲座,多次承担市级公开课、地级市骨干教师技术培训。

转自《新华网云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