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守护国宝,传承文化

2021届初一(8)班  撰稿人:彭禹皓 余希畅

演讲者:彭禹皓 余希畅  指导老师:高璇  班主任:王淳

旗手:高一年级国旗队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国旗下演讲是《守护国宝,传承文化》。

守护国宝,于历史深处触摸文明脉搏。文物不应只是陈列展览于博物馆中,于走马观花里匆匆看过的清寒陈迹。若俯首聆听,他们仿佛是位智者,讲述着一个个不该沉睡的故事,讲述那动人心魄的繁华与凄凉。商鞅方升无言,但它亲历了秦国变法、六国一统,是度量衡定于一尊的见证;里耶秦简无言,但却记载了中国有记录以来最早的身份证和户口本;历史无言,只不过它等待我们破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密码。玉琮的魂魄,方罍的血脉,铜禁的匠心,石鼓的守护,克鼎的传承……朝代更迭,沧海桑田,不变的是文明与生俱来的镌刻。熟记中华文化凝聚于旧时光中的历史重量,基于物质遗存重塑对中华文明的认识,才能建立起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

守护国宝,于动荡时局见证家国情怀。“日寇侵华,硝烟弥散,故宫博物院选择将文物菁华装箱储置,国宝守护人们开启了一场文化长征。这一路的文物南迁,历时十六年,辗转上万里,行经大半个中国,历经轰炸火灾、流寇车祸的劫难,但上百万件的文物无一丢失,缔造了世界文物保护史上一次壮举!一项奇迹!他们以“文化之根在,中国不会亡”的信念,立下“文物在人在,文物亡人亡”的誓言,用心血和生命护传世国宝周全。

守护国宝,于时代潮头传扬民族文化。昔日,国宝带着祖先的智慧与荣耀,沿着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见证历史辉煌;今朝,年轻的我们得益于时代的发展,能够看到那些掩埋于漫漫黄沙下的文献穿越千古破空而来,那些斧凿刀刻烙印下的鲜活脉络在高科技显微镜下纤毫毕现……我们终于遇见了它们,不再是仰望,而是相逢。滇王金印熠熠生辉,让隐于历史尘烟的古滇王国重见天日;牛虎铜案巍巍而立,使古滇先民的智慧哲思与精湛技艺能被后人知晓。

漫溯历史的长河,抚阅岁月的诗篇,千年文明积淀下的国家宝藏,在时光深处静静绽放光华,作为祖先留存的文明信使,见证着我们的文化生生不息,展现着中华民族千年以来所铸大国梦想的历程。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愈发坚信,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也将继续创造和延续伟大的中华文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学们,我们身边不乏陈列国宝文物的公共场所,给予我们近距离一睹国宝风采的机会。位于我们校区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馆,大师先贤们留下了"刚毅坚卓”的精神,作为联大后裔,这是我们无比宝贵的也定当守护的的精神宝藏。云南省博物馆安放的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展现了古滇先民战争祭祀、狩猎农耕的生活百态,堪称历史教科书。

其实发自内心地热爱并守护国宝,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是新时代少年强国梦的体现!让我们走进博物馆,让国宝凝聚的文化基因浸润心底,树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以少年之心,焕发文化传承生命力!风雨同路,续写上下五千年的壮美诗篇!

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1届初一(8)班

2019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