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行宪法之路,为国家助力


班级:初2020届(4)班 班主任:张丽萍老师

演讲者:胡潇匀 方星迪

撰稿人:胡潇匀 董然   指导老师:张丽萍老师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行宪法之路,为国家助力”。


二千五百年前,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就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成文宪法是1789年在美国颁布实施。我国的宪法之路也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在这风雨飘摇,筚路蓝缕的60多年里,中国制定了四部宪法,又经历了五次修订。2014年10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设立了于12月4日的国家宪法日。将此重大节日拟定在这天,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是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的。其意义在于增强公民懂法、爱法、守法意识,全面倡导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法治重在“宪法之治”。如果说法律是治国之重器,那么宪法就是治国之基石。有人形象地把宪法比喻为“国家资格证书” ,“政府开张营业的许可证”。究其深意,宪法的价值与意义首先在于“限权”,即把公权力关进国家最高法律权威铸就的制度之笼,借此来保证国家各项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列宁曾说,“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她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人民民主的最高法律形式。宪法以人权和民主为最终归宿。


宪法不仅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还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身负重担,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它作用无穷,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说到这儿,你是否还觉得宪法高大却遥远?认为只要我们不做违法的事,我们便与遥远的宪法无关?但你可曾知道,此时此刻站在学校里参加升旗仪式的你正在履行受教育义务,行使受教育权利。我们每天按时到校上课并接受教育、保护环境和爱护资源、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作为言行举止的标准和人生理想的目标等等都是遵守并弘扬宪法的表现。可见,宪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环绕在我们身边,自我们出生那一刻起,就伴随着我们成长。        


想要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弘扬中国宪法精神助力,我们应清晰地认识到宪法意识的培养对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从小学习宪法,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宪法刻于心间。生活中,熟识并宣传宪法,把看似遥不可及的宪法同学习、生活紧密结合。把宪法视作不变的行为准则,将宪法精神立为永恒的信念。 作为中学生,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热情宣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在日常生活中对宪法提倡的行为要努力去做,对宪法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对宪法要求公民必须做出的某些行为一定要做,并且做好。       


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习主席的75字宣言:“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庄严宣誓激动人心;国徽高悬,熠熠生辉;宪法至上,深入人心。让我们从现在起行动起来,落实于行动。让我们昂首阔步,走上宪法铺就的康庄大道。为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汇聚磅礴力量!


谢谢大家,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

 2019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