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初一(2)班 董谢含 高梓翔 撰稿人:刘益甄 潘柯伊
指导教师:赵国琼 班主任:王敏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绿色生活 美好未来》。
春城的四季总是被鲜花和绿意装点,昆明的蓝天白云、滇池的碧波荡漾、校园的绿树成荫……这些都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珍贵礼物。但大家是否注意到,近年来,我们身边的环境还在悄然发生改变:滇池畔的海鸥越来越多,蓝花楹大道成了游客打卡的“紫色长廊”,校园里的垃圾桶换上了“可回收”和“其他垃圾”的新衣……这些变化告诉我们:绿色,正在成为昆明最美的底色;环保,正在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身边环境的改变,是绿色行动的见证。曾几何时,滇池的水质问题让昆明人忧心忡忡。但如今,随着湿地修复、截污治理的推进,滇池边又重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周末,我和家人去斗南湿地公园散步,看到许多志愿者在清理湖岸垃圾,还有人用手机记录鸟类的活动,为环保研究提供数据。这些场景让我明白: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参与。
在我们的校园里,绿色行动同样无处不在。教室角落的绿萝和吊兰让空气更清新;午餐时,同学们自觉践行“光盘行动”;银杏树下,腊梅园里,同学们给一棵棵大树小苗挂上了“名片”……这些小小的改变,让我们感受到:环保,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点滴积累的日常。
作为中学生,我们或许无法像科学家那样研发环保技术,但我们可以用双手为绿色未来贡献力量。守护春城家园,爱护校园环境,我们可以这样做——
1. 做垃圾分类的“小卫士”。每天丢弃垃圾时,多花几秒钟分类:废纸投进蓝色桶,果皮放进绿色桶。我们可以成立“环保监督员”,提醒大家正确投放。
2. 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上学时,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作业本双面使用;洗手后及时关紧水龙头……我家的淘米水会用来浇花,既节约又让植物更茁壮。
3. 做自然保护的“传播者”。 我曾经和几个同学参加了西山森林公园的公益徒步活动,沿途捡拾垃圾并向游客宣传防火知识。如今,我们计划在校园里举办“变废为宝”手工展,我们可以用饮料瓶制作笔筒,可以用旧布料缝制环保袋,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做出许多许多有用的东西。
汇聚微光,照亮绿色未来。同学们,环保就像一场接力赛,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选手。昆明的蓝天,需要我们用行动去守护;校园的绿意,需要我们用双手去浇灌。当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自带水杯而非购买瓶装饮料,当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骑行代替开车,当越来越多的社区推广太阳能路灯……这些微小的力量汇聚起来,就能让我们的城市更宜居,让地球更健康。
老师常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绿色的生活方式编织美好未来。相信终有一天,滇池的清风会带着我们的努力,吹向更远的山川湖海;春城的繁花会见证我们的坚持,绽放出更动人的色彩!
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